走进校园,看到的是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活”的学生,心中也是充满了活力。怎样能让这些有活力的学生活出精彩,活出自信,活出新时代小学生该有的样子,还是要看我们在做的是否是活的教育。
读完此文,我得到了陶行知先生提点——活的教育要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学校要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只有这样才算是活学校,才算有活教育。
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长期做教育,就要根据儿童的需要的力量而转移。就如文中所说,“有的儿童天资很高,他的需要力就大些;有的儿童天资很钝,他的需要力就小些。”读到此处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吃饭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有的人饭量大些,有的人饭量小些。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任课老师,就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力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经验不同,自身承受能力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不能“一刀切”,以避免“饭量大的吃不饱,饭量小的可能会被撑到”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我们首先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甚至家庭生活情况有全面的掌握,进行分层布置作业,这样效果会更好些。这也是双减背景下对我们老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除了儿童的需要的力量不同,我们还要明白儿童的能力也是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作为老师就要设法去辅助他,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有责任将他的能力得以发展。小孩子秉性活泼,而且身心智慧都在不断地进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终身学习去推动。任何一位老师都有着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论铺垫,但是,永远啃老本儿是行不通的,有时候甚至会是“腐败不堪”。很普通的道理:衣服买大了,将就着穿,终究不体面不舒服;如果放起来,三五年之后再穿,或许大小合适,但款式早已落伍了,又怎么能避免有那“异样的眼光”呢?我们讲活的教育,就要本着世界潮流的趋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通过知识理论的不断加强,寻找最合适的养料去培植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儿童。
教师、学生是不分家的一个整体。所以教师的性格、教师的学识,学生的性格、学生的知识经验,彼此之间都在不断地互相影响着。活的教育要求我们全面了解学情,随时随地选择合适的活的东西去教授给一个个“活的学生”。时代在发展,在知识爆炸的高峰,我们更要拥有强大的理论以支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始终相信:人无所谓高矮,有所谓强弱。无论何时,能够改变这种强弱的最佳捷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看教育书籍,读教育理论,就很容易去联想起自己的从教之路。现在想想,最初的自己真的是稚嫩,年轻气盛。一节课下来,总是感觉身心疲惫。因为不讲究方法,不知道要去备学生,备教材,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讲授,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吃力。后来有了读书的契机,才知道唯爱不能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除了要有责任心、耐心、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再后来,又开始读一些如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系列书籍之后,懂得了一堂堂有营养的数学课对儿童的影响有多大。千百次的理论阅读持续刺激着我的大脑,让我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课堂评价,目标设置等等各方面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反省,最终形成文字记录。读着,想着,反思着,改进着,原来一人“讲话”多人听的课堂,慢慢有了生气,有了更多孩童稚嫩给、清脆、充满自信与活力的声音;原来只有老师走动的课堂,多了学生之间“窜位”交流,积极实现“一带一”效果的身影。
如今,教育已普及。活的教育,多么深刻的期盼,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