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在“三会”之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抽象能力,作为课标制定的初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却非真正等到了初中后,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在小学阶段中,数感、量感与符号意识的培养,正式为将来初中培养抽象能力做好铺垫。
符号对数学来说是特别的存在,那么该如何结合现有教材来培养他们的符号意识呢?
重体验,感受“符号”的意义
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规范和准确。教师引导学生对“一面红旗、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根棒棒糖”等生活中的事物,抽象出数字“1”,数字1可以表示1面红旗、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也可以表示一根棒棒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可以让“物”成为“数”,数字符号自然而然地出现,学生在这个“体验”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了“符号”的意义。 接着,我们再让“数”回到“物,数学不是简单的认识或者识记,抽象、概括、简单建模,都是学生思维提升的重要“抓手”。
还可以运用富有童趣又朗朗上口的儿歌,将“符号”卡通化,利用这样的方式形象地来区分、记住大于号小于号及其使用方法,是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在实践体验中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数学符号在解题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学会迁移、学会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其符号意识的形成,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