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枕黄粱惊美梦
第九节 败卢沟
再说辽国燕京天赐皇帝耶律淳病死,大将萧干等拥立耶律淳之妻萧氏为皇太后,主持军国大事。
天赐皇帝耶律淳做皇帝前,因燕京兵少,曾经大量招募辽东饥民为兵,名为“怨军”,意思向女真族报仇,命渤海铁州(辽宁营口)人郭药师为统领。第二年,其中两营叛乱,辽军都统耶律余睹和萧干率军平叛,两人赶到之前,郭药师已经杀了领头叛乱的首领罗青等,平息了叛乱。
耶律余睹、萧干赶来后,萧干从“怨军”中挑选了两千人分为四营,分别命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担任各营将官。其他六千人遣散到各路。为防止再生事变,耶律余睹对萧干建议,不如围而掩兵全歼,以绝后患,萧干不同意,郭药师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耶律淳称帝后,改“怨军”为“常胜军”,提拔郭药师为上将军、涿州留守。耶律淳死后,萧太后主政,萧干专权,国内人心惶惶,郭药师是典型的投机者,觉得背靠辽国不是长久之计,对部下道:“天祚帝丧失人心,燕京女后主政。大宋天子大兵压境,此时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时!”言下之意,想转而投靠大宋,部下也一致同意。
公元1122年九月,郭药师率部众八千人,将自己防守的涿州、易州拱手相送于童贯。童贯喜从天降,立即奏明赵佶,赵佶也欣欣然,下诏授予郭药师恩州观察使,隶属都统制刘延庆。
十月,赵佶改燕京为“燕山府”,这是稳操胜券的操作,因为此时宋军并未占领燕京。更为可惜的是,宋军后来的表现相当不争气。
十月初八日,刘延庆、郭药师统兵十万,从雄州(河北雄县)出发,郭药师为向导,渡白沟(河北高碑店),攻燕京,打算将燕京变为真实的“燕山府”。
刘延庆所部军无纪律,郭药师拉住刘延庆坐骑缰绳,劝谏道:“我们大军远途跋涉,不设防备,如果敌人埋伏袭击,我军首尾不能相应,势必望尘奔溃!”刘延庆不听。
大军到良乡(房山境内),辽大将萧干帅军赶来,两军一交战,刘延庆失利,便龟缩在军营不敢出战。
郭药师献计道:“萧干兵力不过万人,现都在我军前线抵抗,燕京必然空虚,我愿率骑兵五千,倍道兼程赶去偷袭,令命三公子(指刘延庆第三子刘光世)领军接应,燕京可得!”
刘延庆觉得郭药师此计可行,派大将高世宣、杨可世和郭药师率军六千,半夜渡卢沟,急行军至燕京,刘光世率军接应。凌晨,常胜军大将甄五臣率军从燕京迎春门杀入,郭药师跟着杀进,派人要萧太后投降。
萧太后口里答应,暗地里却到良乡差人秘报萧干,萧干急忙率三千精兵回燕京救援,两军在城内巷战三天三夜。
不知什么原因,刘光世的后援没有在预订时间赶到,郭药师等人在内外夹攻之下失败,和杨可世弃马缒城而逃,人马死伤过半,高世宣战死。宋军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失所望!
萧干取得燕京保卫战胜利后,又分兵截宋军粮饷,擒获护粮官王渊,并俘虏了两位小军校。萧干让人蒙住小军校的眼睛,关押在军帐内,半夜假装私下谈论道:“宋军十万,我军三倍,抵抗汉军绰绰有余。明天分左右两翼,中军冲阵,左右翼掩护,必然大胜!”
萧干命暗中放了一位军校,军校回报刘延庆,第二天一早,刘延庆见火光冲天,以为辽大军真的杀来,吓得连忙烧了自己军营往回狂奔,士卒相互践踏死者连绵百里。萧干未费一兵一卒,大破刘延庆十万军,追宋军至涿水才返回。
卢沟一战,神宗朝积累的军粮,让刘延庆全部败光。大宋攻取燕京的计划成为画饼。从而丧失了和金国谈判的主动权。不仅让金国看不起,甚至辽军都知道了大宋的无能,作辞赋和诗歌讥讽大宋。
刘延庆领兵退守雄州,宋军辛辛苦苦一个月,重回到原地踏步。刘延庆丧师辱国,被赵佶贬到筠州安置,而郭药师却升为安远军承宣使,不久又进位武泰军节度使!
佐料:刘延庆(1068—1127年),保安军金明县(陕西省志丹县)人。南宋名将刘光世父亲。
刘延庆出身将门,年轻时多次与西夏作战,因英勇善战,累功迁至鄜延路总管、泰宁军(兖州)和保信军(庐州)节度使。
卢沟之战刘延庆的表现和以前判若两人,既无统兵将才,也无基本谋略,致使大败。被贬后不久,由于大宋朝中缺少领兵之将,只得矮子里挑高者,起复年近六十岁的刘延庆为镇海军节度使。
刘延庆虽然作战无能,但是却有一腔血性。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攻宋都汴京(河南省开封),刘延庆奉命守城。第二年,城被攻破,他率兵万余逃走。逃到龟儿寺,被金兵骑兵追上,刘延庆誓死不屈,率军死战,被金兵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