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大多数的陕西人也许他并不知道是哪段的戏曲,讲的什么内容,吼的什么词,但你要给他说:伙计,给咱唱段戏。他会很谦虚的给你说:我不会。紧接着他会给你哼出来最少一两句的戏。嗯,我属于其中最突出的一名。
我从来没有主动听过秦腔,我从来都没有关心过秦腔戏曲中戏曲内容,我甚至都不知道秦腔里人物的角色,但我喜欢秦腔。
刚才在回家的路上,一位老爷子在树下乘凉,收音机里传来秦腔的声音,感觉超级的亲切,就像回到以前那个年代那样的熟悉。那时候电视不多,而且仅仅是黑白的,用天线能收住的台也仅仅只有几个,电视台总会在周二会停一天的台,周三晚上和周四下午会放几个小时的秦腔,这时候家里的电视下总会看到外公外婆的身影,外公给外婆讲戏曲里那些桥段是什么意思,外婆要给我复述,我总会逃之夭夭,真的超级没意思!但周三晚上的话,只能乖乖的躺在炕上,看戏,看戏服,看热闹。外公真的是超级戏迷,可是很奇怪他从来不唱戏,以前也没问过,现在只能猜他喜欢看戏,是不是喜欢看戏里的故事,答案终不得解了。
那时候有钱人谁家有个大事,总是要请人来唱大戏。这个消息一处,很快传遍附近多个村庄(那个时候没有通讯,消息倒是快的很)大家会提前来看戏。空地上高高的搭起戏台,角们都早早画好妆面在等候开场,台子的一边是乐器师们,那些乐器没关心过是什么 怎么用,只知道能敲出很大的声音,台子底下围坐着一层一层的大人,台子边上围着一圈毛头孩子跑来跑去,戏曲开始前本家会先讲一些话,是客套谢谢之类的话,话罢,戏曲开始了。 拉开帷幕,梆子敲起,咿咿呀呀的开始了一场戏的开始,总共演几场完全是看本家的土豪程度,不过那时候村子的有钱人还是属于太少数。
我虽然不看戏,但我能唱戏。我能唱的戏都是的大家经常听到的戏,比如红灯记、三娘教子、三滴血等或者不知道名字的戏。这些都是经常听人家唱,我是听多了,就会了,我是瞎唱,喜欢那种感觉的唱。
在刚才回家之后,我就打开了唱歌app,选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戏曲调子响起的时候,我感觉有一种很强的安全感(我想我是疯了^O^)。一小时的:录—唱—听—删 这个过程重复太多了,时间太久了,嗓子都用水都润不住的沙哑了,为了不让自己太失望,最后一段没删留了下来,听不得,气不足,音不准。
现在听秦腔的人没有以前多了,有好多孩子甚至都没听过秦腔。我对秦腔有感情却无知,这种感情不是直接的对秦腔的喜爱,而是间接的对听秦腔那些时间的怀念和对曾经热爱秦腔人的思念。
在一些日子里细节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