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曼的戏剧三角很适合分析和父母的关系。长期处于受害者位置的人会用隐秘的方式迫害对方。长期处于受害者心态的父母会很容易用迫害的方式攻击孩子,但孩子很难自知。
比如今天早上家里的一个对话。
我跟女儿说:“你去叫姥姥过来吃烤红薯吧”。
女儿喊到:“姥姥,过来吃烤红薯了!”
姥姥:“你让我吃了,那你吃什么啊?你吃吧。”
一两年前,这句话会让我愤怒到跳起来。因为我的母亲一直如此。我大概知道她的思维逻辑,那就是:“你就是客气,不是真心邀请,那我也客套,才不进你圈套。”
曾经邻居来送饺子,她不开门,她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心理,觉得对方想害她。
她对别人这样我都很难忍受,何况是对自己的女儿。
之前一直绞尽脑汁搞不明白我妈为啥这样,最近差不多明白了,但还是很模糊。昨晚小白关于卡普曼戏剧三角的话让我突然开窍了。我之前也学习过这个理论,但并没有充分利用。小白昨晚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受害者会转为迫害者”。
用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把我妈的行为简化了,能更加客观的看待我妈的变态行为,而不是掺杂自己的情绪。
比如刚才我让女儿去叫我妈吃东西,我妈说:“我给吃了你吃什么?”
这句话之前都是能够迅速点着我的,我会非常愤怒,但感觉是拳头打在棉花上,其实挺无助的。其实我知道她什么心态,她习惯了这种一收到邀请第一反应就觉得别人不是真诚邀请她。她对别人如此,我还能理解,对我这样我就容易丧失理智。
按照昨晚的公式,这就很简单了。我妈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心理,把邀请当做迫害,就是觉得没有人会真心邀请她吃(可能她的生存氛围所致:所谓的“邀请”都是假情假意的客套,从不反思,以至于她早就丧失了分辨能力),然后脱口而出:“我给吃了你吃啥?”这句话看似是她在客套,其实对亲人就是在迫害。
后来没人搭理她,她就自己自说自话的圆回来然后过去吃了。
我之前会愤怒,越让她吃,她越是客套,最后都吵起来,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吵。最后不欢而散。过几天我妈会服软,说“以后给我好东西我就吃”。但下次还是照旧。
以至于后面我不得不改变策略,就是不管她,反正那是她的课题。问一遍,她自己客套去吧,爱吃不吃,其实她后面都会过去吃。但还是容易有点厌恶她。
经过昨晚这个公式的开窍,感觉能够逐渐减少评判,更客观的对待她的病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