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的是阻抗现象。阻抗是指求助者在心理询询过程中以公开或者隐蔽的方式否定咨询师的分析,拖延对抗咨询师的要求,从而影响咨询的进展,甚至使咨询难以顺利进行的一种现象。阻抗可以理解为在咨询过程中来自求助者的某些抵抗咨询的力量。阻抗在本质上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精神防御与抵抗,可表现为对某种情绪焦虑的回避,或是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在传统的精神分析学说中,阻抗也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
有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求助者对某种心理咨询要求的回避与抵制,或者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人的某种敌对或者依赖;还可以流露出求助者的特定认知情感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态度。总的来说,阻抗的表现形式有四类:1.讲话程度上的抗,形式为沉默(可表现为求助者拒绝回答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或者长时间的停顿)、寡言(让他以短语,简单句以及口头禅等形式表现)、赘言(变为求助者心理咨询过程中滔滔不绝的讲与咨询无关的话),尤其以沉默最为突出。2.讲话内容的上的阻抗。常见的形式有理论交谈(只求助者竭力用心理学和医学上的术语与咨询师交谈,对咨询师的不信任,觉得不安全),情绪发泄(求助者对某些咨询内容的烈烈情感反应),谈论小事(只求助者对会谈中无关紧要的小事谈论不休,目的是在于回避,谈论解决核心问题。并转移注咨询师的注意力。他往往是心理咨询中最轻微的,也是最不易发现的阻抗表现)和假题问句(是求助者通过向咨询师提出表面上示意,但实际上毫无意义的问题来回避谈论某一议题或者加深某一种印象,代表了个体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表现的有心理外归因(来访者把某种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原因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回避从其自身的角度来加以认识),健忘(只求助者在谈论感到焦虑或精神痛苦的议题时所表现出的遗忘现象),顺从(求助者对咨询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表示赞同或者和服从,使后来无法深入了解其内心世界),控制话题(只求着才在会谈中一味的要求咨询师讲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回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跨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自尊与地位),最终暴露(指求助者故意在咨询会谈的最后时刻才说出默写重要事件,是咨询师感到措手不及,从而建议表达他对心理咨询的某种抵抗)。4.询关系上的阻抗。阻抗是指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与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阻抗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三个: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行为失调是机能性的,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处理阻抗现象,要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2.正确进行心理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的对待阻抗。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
应对阻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抗,了解阻抗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突破阻抗,使咨询取得进展。阻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甚至求助者对此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