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北冥有鱼》的教学设计,前天我讲这一课时太浅了,没把学生带入水中,更别说深层了。把这篇教学设计整理整理,也是一次学习。
一、教师由大鹏的形象,让学生回答有关大鹏的成语。教师出示成语,从成语中发现鹏通常跟哪些数量词联结在一起?(万里、九天)
可见鹏的特点就是一一大、飞得高,自然而然就引到庄子的《北冥有鱼》
(由大鹏的形象导课,再对学生成语的积累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大鹏特点的概括自然地带领学生走进《北冥有鱼》对大鹏作进一步的探究。后面两个教学环节是对大鹏形和象的解读。由形象开始又作了分开解读,设计环环相扣)
二、探大鹏之形
学生齐读全文,思考:在庄子的笔下,鹏是一种怎样的鸟?(结合原句分析)
学生在文中找出了描写大鹏背大、翼大、活动范围大的句子。其间教师对重点句子和词语作了分析。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了什么修辞?词类活用: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形容词作动词。还有“抟”字的意思。
通过句子分析得出:大鹏力量大,飞行技术好,但它所有的技能展示都需要有所依仗。这又能体现大鹏什么特点?(善借助工具)
句中的哪个词对应《北冥有鱼》中的“扶摇”和“六月息”?(六气)
凭借六气。
教师总结大鹏的特点。
(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文中的句子中概括出大鹏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还重视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积累。)
三、探大鹏之象
从大鹏的形象特点探究其超越、伟大的象征。
出示:有关大鹏形象的原句
探究:庄子为什么先从鲲写起?
学生答不出所以然。教师提示当思维停滞时,可以用溯源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根据溯源法就想出鲲是生活在海里的,变成大鹏能飞上天,天地就更加广阔。(有了思考方向)
为了增加学生的了解,教师又补充了两则材料:
从材料中可以读出大鹏有怎样的品质?(追求光明和智慧、有理想有目标)
教师总结:从鱼化而为鸟实现对自己的否定,对自我的超越。
圈划资料中形容鲲鹏品质的词语:向明背暗、舍滞求进。
再对大鹏的特征进行探究:学生从大鹏的体积大、背大、翼大进行回答。(这在环节一已经分析过了,是不是教师直接概括说明,与南冥飞翔时与遇见的两只动物作对比,大鹏的的特征学生已知,无须再浪费时间)
教师引导:当大鹏往南冥方向起飞时,遇见了两只动物,我们听听他们的话,再思考大鹏之大背后的深意。
蜩是蝉,学鸠指斑鸠一类的小鸟。他们看见大鹏南飞,说了什么话?
学生分析蝉和斑鸠的话,明白它们的目光短浅,能看见的只是树的高度,大鹏却能扶摇九万里高空。(志向远大)
教师说庄子又是如何说的?
提示:“知”是通假字,同“智”智慧
得出:人有大智慧,大眼界,才有大格局大理想。
教师:鹏在南飞时,不止听到蜩与学鸠的评论,还有斥鷃的声音。
斥鷃的话里反复出现的“彼且奚适也”是什么意思?
从中得出:意志坚定
教师出示幻灯片总结大鹏之象,大鹏之精神。
教师:关于鹏的第四个特点一一借助外力,又作何理解呢?
实现大志向大智慧,要善于借助别的力量。《荀子. 劝学》中,有这样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又将文章向深处伸展,由鹏联系到人,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让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对大鹏形象的理解上,还对学生进行做人方法的教育。
(这一环节是对大鹏象的分析。教师借助补充鲲的材料,学生对鲲有更多的了解,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用蜩、斑鸠与鷃与大鹏对比,得出大鹏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大鹏作为文化符号之象征,意蕴更深了。)
教学设计呈台阶式。由大鹏之形上升至大鹏之象,经过多种方法的自主分析,大鹏形象立体、丰满地出现在学生脑海中,大鹏的精神也植入了学生的思想中。该设计简洁、大气,有广度,补充各种资料;有深度,从大鹏上升到人的成功也要借助外物。课堂由大鹏形象导课,又分别设计寻大鹏之形,探大鹏之象,最后又由总结大鹏之形象结束,环环相扣,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