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简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测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
我国的CPI指数是按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这八大类来计算的。
居住只是八分之一,权重也不高,所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价格指数和你感受到的房价的波动并不匹配,原因就在于此。
这八大类的总和加起来是100。其中,食品所占比重最大,包括粮食、肉食及其制品、蛋、水产品、鲜菜、鲜果。国家统计局在每一类消费品中选出一个代表。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吃米还是吃面,是穿皮鞋还是穿布鞋等。把这些代表品的物价按每一月、每一季、每一年折算成物价指数,定期向社会公布,就是我们说的官方的CPI指数。
中国现行CPI的前身是原来的“职工生活费用指数”。1990年国家统计局进行了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调查,开始编制全国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和零售价格总指数;
1994年,国家统计局取消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编写,开始统一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从2000年开始,价格指数的公布改为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
大家都认可的一个观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CPI连续下跌,可以看成是经济持续放缓的一个标志!
CPI转正显示经济开始增长,一方面,对饮食百姓而言,意味着就业机会增多,可以有效减少人们就业难和失业的问题;
但另一方面,CPI高企也会增加生活上的压力,在收入得不到相应的增长,收入水平赶不上物价增速的情况下,实际生活水平同比下降。
一般来说,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紧跟在通胀预期后面的就是加息预期,或者调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金融工具也会上场。
反之,CPI持续走低往往被认为是通货紧缩的标志,此时多为减息预期,央行开始放水。
美国在1974—1975年受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而当时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当时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食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主要是受供给因素的影响较大,受需求拉动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了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变化,来衡量价格水平变化的方法,被称为核心CPI。
从1978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开始公布从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之后的上涨率。
时至今日,在美国经济学界,关于是否应该从CPI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来判断价格水平,意见尚不统一。
我国对核心CPI也尚未明确界定。CPI虽然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GDP可持续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