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来访者的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咨询(治疗)的目的。
1、前言
(1)一般来说需要辨别出来访者的精神病性,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精神问题;
(2)亲子关系问题中,父母强迫孩子看心理咨询师,那么1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单独谈,首先要询问孩子是否是自己愿意来的。
(3)咨询师要找到来访者最痛苦的地方,抽丝剥茧,一点一点的看到来访者的问题,寻找帮助他的办法。
(4)咨询会涉及到家庭、早年的回忆、职业、困扰等一系列问题,灵活地有选择的获得来访者的信息,还要注意来访者当下的心理状态,才能找到他过去的资源,从而匹配治疗的目标和设置。
--初始访谈和我们的理论取向有关系,跟治疗的环境有关系,比如医疗还是非医疗,咨询师还是门诊等。企业心理服务有时间限制。还和个人偏好有关系。
--初始访谈咨询要写报告,有档案。
--报告的内容1.现在的痛苦(主诉),2.然后治疗的目标(想要什么),3.进行评估(个人的经历,精神状况要做评估)
2、定义:初始访谈是在开始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精神科治疗之前的评估性的访谈。通过收集信息,为来访者关键问题找到答案。
3、特点:非咨询或者治疗性质,可以由非咨询师进行,需要好几次50分钟的面谈,要娴熟的技巧以及对交流过程和信息的高度专注。
4、目的:
(1)找出、评估、探询来访者的主诉和治疗目标;
——寻找主诉:“我能为你做什么?”“是什么让你今天来找我?”
——对诊断要熟悉:评估后引导确定问题到确定的目标。进行澄清“这是你来咨询的目标吗?”“我理解的对不对?”
(2)获得与来访者的人际关系模式、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经历有关的信息;
——收集背景和经历:“你为什么决定现在来做咨询呢?”家人要求?遇到人生重大问题?
——非指导性倾听,灵活性很重要,将情感、认知、行为集中到问题上。“讲讲你的成长故事吧?”“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大多数记忆有可能忘了记不起来(可能有重大事情或创伤经历),也有可能突然蹦出来一些回忆。咨询师可以中性地分享一些自己的经历经验,比如休学等。如果来访者反应激烈,尽量不讲创伤经历的细节。如果来访者讲了,咨询师可以共情和引导,“听起来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经历,希望你能够恢复,我很愿意帮助您”尽量让来访者将认知在情感之前。由于咨询还没正式开始,注意来访者不要掉入情绪太深。
——7个W: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努力?......通过信息判断强迫症?惊恐发作?暴食障碍?
——来访者描述的事情貌似无关紧要,可以进一步询问“这件事发生前一定还有什么事让你困扰。”保持共情去深入了解问题,运用问题个案概念化。
——来访者有可能启动防御、压抑等机制;
——联合记忆框架:父母与兄弟姐妹,工作与同事等。
——时间上有个慎重选择,建议有个简明表格,帮助梳理。
——评估人的特征:谦虚or攻击?内向or 外向?礼貌or粗鲁?人格稳定or对不同人不同模式?
——交往模式:童年时,少年时,青年时分别是什么?
——来访者的互动,要特别留意因为来访者唤起咨询师的情感反应(有可能是反移情,一部分来源于自己,一部分来源于来访者,分清边界)。
(3)评估来访者当前的生活状况和功能;
——失去兴趣、生活动力,莫名其妙不开心,虐待等。
——给来访者希望、信心。
(4)回顾目标并做出调整。
澄清主诉。愿望“如果你好了,你会做什么?”
5、影响因素
(1)来访者填写的登记表;
(2)机构的设置;
(3)理论取向;
(4)专业背景和职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