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出题人:司马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佁然不动, ,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写出洞庭湖丰富的蓄积和动荡的声势的诗句是“ ,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诗句是
“ , ”。
2. 依次填入下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3 分)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 庙堂中、 房宇外, 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仔细推算, 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 有纸灯笼有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中国的灯笼, 不仅是用以照明, 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 因“灯” 与“丁” 语音相近, 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过, 灯笼最让人遐思、 期盼的, 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汉代初年, 至唐开元年间, 为庆国泰民安, 乃扎结花灯, 象征“彩龙兆祥, 民富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传。
A. 以至, 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 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 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 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 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B. 以至, 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 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 借以讨个口彩。 今天迎神赛会上, 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 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C. 以至, 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 今天迎神赛
会上, 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 就是在延续这种风俗。
D. 以至, 过去每家每户都把借以讨个口彩的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 今天迎神赛会上, 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 就是这种风俗的延续。
3. 某校为了深入开展“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的主题教育活动, 11 月 15 日初三年级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 的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实践。 请你根据要求, 完成小题。 (3 分)
离开展厅, 我们走进灯笼制作厂房, 恰好遇到了灯笼村的领头人红庙村村委书记, 于是采访了他。 “自从村里的灯笼挂上了 2010 年央视春晚的舞台, 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小山村。红庙灯笼的销路越来越广, 不但在国内的各大城市能见到红庙灯笼, ” 村委书记自豪地说,“甚至在美国、 日本、 新加坡等国家, 也能见到我们红庙灯笼的身影。 我们红庙村的灯笼产业正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
听了村委书记的介绍, 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气氛的熏陶与浸染, 书法老师也是激情满怀, 大笔一挥, 为红庙灯笼厂送上了一副对联。
(1) 请你为老师的上联挑选出合适的下联( ) (1 分)
上联: 小村扬名千门富
下联:
A. 勤劳致富奔小康 B. 伟业腾飞更辉煌 C. 红灯装点万家春 D. 有志农民显神通
(2) 根据文段中的画线句子, 阅读后面的内容, 据此补上记者采访时提出的问题:
4、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7分)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 我都理会得; 我很同情, 我愿意尽量安慰你、 鼓励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 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 做将来的借鉴, 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 正视错误, 用理智分析, 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 越来越坚强的。
这段文字出自 , 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给予儿子悉心的关怀与指导, 他建议
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7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 (42 分)
灯 笼(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 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 许多人为父亲遗憾, 嫌他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