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一般化技巧的SKILLS
1.可以提供理论(尤其是发展的理论)或是大多数人的反应模式。
例如:孩子刚进入青春期时会有一些生理变化,容易因此而慌张,父母可以在孩子遇到各种状况时(例如,来月经或遗精),让孩子知道这是每个人成长发育期都会遇到的现象,借此降低孩子的紧张心理。
2.当孩子所提的问题有扩大与灾难化时使用。
例如:前述的小柔,已将自己的有时感到忧郁,扩大成忧郁症,甚至灾难化到自杀。出现这样的状况时就必须帮助她尽快降低焦虑感,否则她容易再扩大下去。
3.孩子所提的问题属于发展性的问题。
例如,前述担心孩子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妈妈。事实上,她的孩子才5岁,会拿同学的东西是因为他没有物权的观念,所以没有犯罪感。在5岁孩子的发展中,人我、界限概念都还在发展的状况下,难免出现此类行为,只要加强孩子的物权概念,让他知道“不告而取为之偷”是违法、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时积极注意孩子,自然就可以解决。
4.把孩子说得很严重的词汇转化为一般的、普遍的、合于事实的描述,以替代病理化的描述。
例如,前述小柔说自己得了“忧郁症”,父母可以告诉她,她“偶尔”会感觉心情比较“忧郁”。
5.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一般化技巧。
例如:面对打人或是欺负别人的孩子,若是父母说“其实大多数小朋友都曾经打人或是欺负他人”——虽然这是事实,但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也无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此点必须特别加以注意。
一般化技巧多应用于处理孩子焦虑与担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他所遇到的问题其他人也遇到过,甚至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困扰。如此,当孩子被这样深层的同理之后,心情会较为稳定,才能留下力气,进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