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比平时的课文要难的多,比如今年的六年级语文,后两个单元就安排了《伯牙绝弦》、《戴嵩画牛》等文言文,还有鲁迅的《少年闰土》等一些接近文言文的课文。这些文章的学习,孩子们翻译的是五花八门,有的孩子们翻译的都有点搞笑,那么,文言文到底该如何去学习呢?
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不必非要想着什么创新,创造的问题,要多从古人那里继承优秀的传统。文言文作为千百年来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有很多成熟的学习经验。
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学习语言,需要语感,学习文言也需要培养文言语感。语感看不见摸不着,又真实存在,有没有强大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养高不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文言语感从哪里来?就是要读、读、读,背、背、背。这个语感,不是要通过翻译获得,而是要通过读与诵获得,这个读与诵又不是一般人错误理解的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成诵。
反复诵读,体会感情,学习文言文,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孩子们反复诵读。每学习一篇文言文,我们都可以把教师泛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增强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不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翻译上,尤其不要非得反复练习这个翻译,死揪着非要和教材一致,这部分所消耗掉的时间和精力,与所收获的完全不成正比,是典型的事倍功半。即使为考试拿分考虑,也应该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形成真正的文言语感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