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华杉讲透】:“富贵如果求得来,就算是给人拎鞭子在马车前开路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干;如果求不来,那还是顺从自己的喜好吧!那富贵是可求,还是不可求呢?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天道酬勤,这些可求;看见股市火了就把房子抵押了炒股,想大发横财,是不可求。如果强求,不是自取其辱,就是自取其祸。”
《华杉讲透论语》:“前面说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里又说富贵不可强求,都是说命与道的关系。有没有,是命;追求什么,是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强求,不是自取其辱,就是自取其祸。我们每天都在媒体上能看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额故事。那些故事都是不完整的,都是冰山一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看人家参加选秀节目,一夜成名,你也去吗?你有那个天分才艺吗?你看某人开发了一个应用,10亿美元卖给了大公司,你也去,却不知道那位兄弟从小就是学霸,从清华念叨哈佛,在开发这个成功的应用前,它已经开发过30个失败的。希望复制别人的成功,就跟希望复制别人中彩票一样可笑。”
今天这句话让我更加认清现实,关于「富贵之命」,可求的部分是:“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天道酬勤”;不可求的部分是:“一夜暴富、大发横财”。
我现在越发地感受到,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表面的,是冰山一角,并且我们把表面看到的一切当成了全部,其实就是用幻想填补了表面之外空缺的部分。然后构成了自己对某个事物也好、某个人也罢的认识。
在媒体报道的层面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总是一笔带过,更多的在强化「成果」。这些给人造成了一种『成果』很容易获取的错觉。大众只对「成果」兴奋,对『过程』并不感兴趣。一旦换一种视角,当自己开始追求「成果」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这个过程无比漫长、充满未知、独自前行。
在体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过程,有一重感受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清楚、也无法预设当下的耕耘会有什么收获。这背后更深的价值观是:不问回报、不求回报地去做。这个过程只是在跟随自己的感受,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我现在渐渐地明白,自己对世界感到困扰某种程度上受到媒体报道的声音的影响。过去储存在我的头脑中对世界的认识,可能都是表面的,都是外界的声音。这些声音深埋在潜意识中,并且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的想法和行为。
读书、切己体察,通过照镜子,看见它们的存在,用“正见”替换掉它们的存在,重建「我」对世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