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空境轻摄影沙龙的福,最近有机会进了一次暗房。这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空境线下活动,新老朋友聚在北京腹地清净的小院落里
胶片时代早已过去多年,我的摄影启蒙是直接从数码时代开始的,以至于对暗房冲印完全没有概念。这一次近距离接触传统的银盐冲印,反而对数码后期有了新的认识。
暗房冲印的整个过程相对于数码,那简直是相当的繁琐。制作小样、放大、测试曝光、显影、定影,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也就囫囵吞枣了解个大概。但我对暗房中能实现的创意特别感兴趣。
带给我们精彩分享的摄影师王祥东老师
比如通过遮挡相纸实现多重曝光,将多张照片拼接制造超现实之感。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来自摄影大师郎静山老先生,其风格取中国画之构图,虚实结合,意境深远。
再比如控制遮挡区域的曝光时间以重新构图。让大家颇感意外的案例,是何藩老先生的一张经典之作,居然也是通过暗房里的“手脚”做出来的。
这张片子的右侧阴影,就是通过遮挡相纸得来的!你能想得到吗?!
我特别感叹的是,两位老先生在几十年之前就有了如此超前的创意,并使用得当的暗房技法将之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于是我再三思考,除了跟着数码时代随波逐流,如果我们能偶尔走进暗房,嗅一嗅那里面的气息,是不是也是一种很好反思。
相对于暗房冲印,数码后期似乎有着绝对的优势:
首先是效率高。没有繁琐的设备操作。电脑+Photoshop,手机+App,你那边还没走进暗房,我这边朋友圈都点赞无数了。
再者成本低。设备耗材成本低,试错成本低。不喜欢了反正可以重来,满脸褶子遮不住,大不了多磨一次皮呗。
但,快节奏的数码,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的思维萎缩了。
小时候妈妈给我拍照,宝贝一般的胶片只有36张,那于我绝对是不能随便乱碰的。连带冲印下来成本不菲,所以即使普通人随便拍拍也得三思而后行。
职业摄影师就更不用说了,对于每一张胶片的每一寸恨不得烂熟于心才敢按快门。这对摄影师的操作技术和艺术造诣是极大的挑战,对人的要求极高。所以上个世纪称得上摄影大师的,那真得有两把刷子。
而这些思考,在数码面前被压缩了。
我们常只因轻易获取而不珍惜,因此电脑里存了一堆烂片无暇处理。
我们常只顾价格而不尊重价值,因此摄影师的工作常被误认为廉价。
如果大家都有机会到暗房坐坐,感受下黑暗中的等待,那一定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于摄影师来说是一种修行,能够更加珍惜每一次拍摄;于不玩摄影的人来说,能够直观触摸创意的孕育,才可知其中奥秘。
令人瞩目的好照片,背后总是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
写到这,我突然冒出个想法,如果郎静山和何藩两位大师仍然在世,他们也在用手机拍大片,那他们的朋友圈该是如何?
历史无解,我想他们会互相点赞的吧。
————————
「空境」轻摄影沙龙
以手机摄影为起心, 秉持轻摄影概念
关注公益, 关注社会责任, 关注影像力量
专业、精致、温馨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