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卷二(上)
第九:六节脏象论篇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黄帝说:天师讲得太有道理了。我听闻天地形气相合,形成了自然万物,又因为万物各不相同而各得其名。这一切都是天地之气在运行时的阴阳变化所致,对于万物来说,哪些因素影响多些?哪些因素影响少些呢?天师可以再给我讲一讲吗?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
岐伯感慨道:帝君的这个问题问的太高明了。太虚寥廓,天地的广袤浩瀚是无法度量的。这是一个关于天地阴阳的大问题,请听我为您陈述其中的道理。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
天气化生五行始于草木(草木代表自然界中的万物),草木又分化出苍、赤、黄、白和黑五色,五色的变化也是不可胜数的,五色化生出酸、苦、甘、辛和咸五味,五味延伸出五菜、五谷、五果和五畜,所以五味之美也不可胜数。
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尽管人的嗜好各不相同,但五味入口各归所喜,各养五气。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天用五气的能量养人(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
地用五味的美食养人(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天的五气通过鼻子吸入体内,储藏在心肺,并滋养心肺,使人的面色明润,声音洪亮。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五味美食吃入口中,进入胃肠,经过消化,营养分别被五脏吸收,供养五脏的气xué,人体气xué平和,阴阳之气平衡了,就会身体健康,精神旺盛。
(尊重原著 敬畏经典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