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交的模式与层次
但不妨回忆一下,在打过招呼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有多少人是促膝长谈过的至交,有多少人是真正彼此理解的,也许彼此之间的感情和联系仅限于日常见面时的几句话。
第二章 深度社交时代的巨变
如果对整个社会的运作和人际资源的利用进行过分析,就会发现合作是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合作本身就是建立在深度社交的基础上的,即便是一些一面之缘的人,也必定在合作之前有过相互了解,而且是深入地进行了解。
乔·吉拉德喜欢发送名片,喜欢对每一个顾客问候,但是他不是泛泛地与顾客们说上几句话而已,而是会想办法强化彼此间的联系,比如他会记住每一个顾客的名字,然后给每一个人寄去贺卡,建立顾客档案,还会巧妙地与每一位顾客进行交流——从生活到工作,从孩子到经济,从车子到人生品味,他总会找到别人喜欢听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有效梳理了自己的弱关系,有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说,乔·吉拉德虽然认识了更多的人,但绝对不是无效社交,而是一种深度社交模式。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认识人,同样是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名单中加入更多的名字,吉拉德就可以获得社交的成功,而多数人就只能在无效社交中浪费时间呢?这就涉及了社交中的一些基本要素:共同经历、价值取向以及利益关系。
第三章 掌握沟通技巧,挖掘社交深度
有两个机械制造商准备出售自己的农用机器,为了拉拢更多的农户,两个人各自在农村搭建了一个展台,向老乡们介绍自己的产品优势。制造商甲一开始就非常郑重地说:“我公司的机器是目前市面上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比如这个手扶拖拉机足足就有20马力,它的发动机是德国货,犁地的铁片是美国货,拖拉机内部的动力传动系统非常强大,切线力(向后的水平作用力)、推进力(向前行驶的推动力)都比一般的产品强大很多。”
虽然他说得非常卖力,讲解得也很仔细,可是老乡们对于这些性能和参数并不理解,因此兴趣并不大,他一台机器也没卖出去。而反观制造商乙,在搭好一个简单的展台后,他指着一个用来耕地的机器对众人说:“这台机器别看它个头小,但是干活不费力,犁地的效率抵得上三头牛,价钱却只有一头成年牛的一半,老乡们,这玩意可实惠着呢!”
接着他又指着一个剥玉米粒的机器:“你们村里最厉害的剥玉米能手是谁,可以叫他和我的机器比一比,它的工作量比5个最好的剥玉米粒能手还要大。像这样一蛇皮袋的玉米粒,它很快就能搞定。”
面对这样幽默且接地气的描述,大家对于机器的性能和优势有了最直观的了解,于是很多人都产生了购买的意向,仅仅两个小时,他就顺利推销了4台机器。
对于人们来说,如果想要打造好的社交模式,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努力融入到对方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当中,这种融入不仅仅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人究竟是如何思考和生活的,这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合理的社交行为。
第四章 从形式到内容:注重对价值的挖掘
找一个有价值且值得深入挖掘的话题
给予他人思考的空间,提升话题的黏性
故事是最好的沟通内容
第五章 了解社交的目标,剖析社交的本质
在日常社交活动中,社交往往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价值社交。共情社交是指为了获得情感联结、情感体验、有共同的兴趣等而产生的社交行为。这种社交行为并不涉及物质利益的交换,它的出现建立在共同的情感体验之上,一般来说,双方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他们可以依靠这一类情感进行社交,并通过社交来强化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依赖。共情社交存在的前提就是,当一个人的心智尚未成熟独立,面对共同兴趣与话题,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人们渴望也需要从朋友那里获得更多情感上的联结和支持。
有人在管理企业时遇到了困难,于是不得不去请教上一任领导者,这样的请教就不是叙旧而是希望获得指点了,从对方那儿获得一些有用的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成了彼此交流的目标。
社交目标必须包含自己的利益和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社交目标可以分阶段进行,即第一次社交要达到什么效果,第二次社交应该实现什么目的,第三次社交需要满足什么需求。社交者应该针对双方交谈的状况和进度进行合理规划,也可以提前进行规划,按照特定步骤推进社交计划,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些人会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方式,在最初的社交活动和沟通中并不会表现出自己的需求,并不会急于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通过多次的社交来强化彼此之间的联系,然后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一般而言,他们需要事先制订周祥的计划,需要事先对整个社交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制订各个步骤以及各阶段的社交方式。
许多人都会制订社交计划,而在社交计划中最基本的一项内容就是对社交活动做好准备,这些准备活动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先准备好要讨论的话题,准备好自己要问的问题,自己提出来的条件,以及面对对方可能出现的反应应该说什么,然后将这些内容列成一个表格,并做好资料准备。要明确自己的谈话策略和进程设定,确保自己可以按照计划行事。
同时也要对客户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一般可以简单地制订一个客户档案,在档案中将社交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这里面包含了对方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年龄、工作职位,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对方的性格、兴趣爱好、说话的特点、成长经历(工作经历)等。对于对方喜欢做的事情以及需求,一定要重点进行分析。如果是单纯的约会,那么就要明确什么时候见面,在哪里见面,并对见面场地进行布置和安排。
华先生是一个供应商,经常会出席一些重要的社交派对或者一些社会性的活动,每次参加这些活动之前,他都会先拟订一份社交名单,将自己准备联系的人的名字记下来。不仅如此,他会做好各种准备,自己将要谈论什么项目,自己期望获得的合作模式和报价,为心仪的社交对象准备的礼品以及要说的话。有时候如有必要,他会事先准备好一篇发言稿,他认为,公共场合的演说会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兴趣,而事前精心准备好发言稿则让他可以在这一类场合中保持从容不迫。
谈论他人的需求,展示自己的价值
任何一种成功的社交都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是挖掘社交深度的一个重要方法,而如何有步骤地达到自己社交的目标,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内向者沟通圣经》的作者珍妮弗·康维勒曾经提出了一个“4P”法:准备(Preparation),展示(Presence),推动(Push)和练习(Practice),这个方法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成立的。
第六章 有效社交,就是和优秀的人交往
一般来说,核心人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号召力最大、关注度最高、人际关系最复杂、作用最大。如果能够按照这些特征去寻找,就可以很好地锁定社交对象。而只有和这些核心人物进行交流,才能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与互补性更强的人进行深入交流
真正的深度社交可能源于竞争对手
努力和那些拥有上进心的人成为朋友
第七章 深度社交的根本,是不断提升自己
打造四种角色:专家、明星、节点、助理
除了扮演好角色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给自己进行差异化定位,许多人可能没有细想过这样的问题,你能给他人带来什么?你给他人带来的价值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你给人的形象是怎样的,你的形象和他人的形象有什么区别,你们的个人品牌是否不同?不同的价值定位、不同的角色定位往往会带来不同的影响,而选择一个与众不同且适合自己的定位,无疑会让自己掌握更大的优势。
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观察能力是社交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考虑到如今社交活动变得日益频繁,人们需要更大的把握来吸引其他人的关注,需要尽量想办法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比如很多出色的社交人士常常会进入高层社会,事实上这些人可能没有强大的背景和资源,没有惊人的财富,也没有强大的权力,但他们依靠出色的观察能力可以有效了解每一个人的特点,了解每一个人的需求,因此他们懂得如何说服和影响他人。
了解自我,提升自己的内求和价值
想要让自己融入到更高层的社会中,想要接触更多高层社会的人,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外求”和“内求”。外求就是对资源、渠道、关系的追求或者请求,这也是人们在提升社交水平时更为看重的一点,可以说在多数人的社交思维中,想办法结识更多有价值的人,结识更多能力出众、地位很高的人,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不过“外求”通常会涉及利益的交换,简单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交换,那么别人未必会把资源出让,未必会愿意帮忙。所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自己必须变得更有价值。这样一来,根源又回到了“内求”上,而所谓内求就是将精力集中在自己应该去做或者想要做的事情上,然后尽可能实现自身优势和价值的最大化,确保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每一次社交都应该是一次学习和进步的过程,也是自我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说,当一次社交活动结束之后,人们应该想办法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确保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并确保下一次的社交活动能够获得进步和突破,从而更好地迎合并影响他人,而做到这一切就需要进行自我调整。更加直接地说,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后,应该了解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要了解自己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将这种调整能力具体化,那么可以划分为总结能力、接受能力、改变能力。
——总结能力
所谓“总结”指的就是人们在参加社交活动之后,要懂得对自己的社交行为以及社交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将具体的社交技巧、表达方式、社交结果、社交效果都列举出来。有些人会经常做小结,将自己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交活动进行记录,对相关的成果进行分析,弄清楚自己还欠缺什么,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明确自己还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比如拿破仑·希尔是非常著名的成功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交人士,他经常会在参加社交活动时将自己所说过的话和他人的表情记录下来,然后回家后进行分析,看看自己说错了什么,看看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社交才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接受能力
——改变能力
那么该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呢?深度思考的方法、流程、模式是怎样的?
第八章 良好的态度是深度社交的重要保障
在社交中,态度尤其重要,甚至决定着社交的成败。在社交中,优秀的人会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保持真诚并且有耐心,包容不同的人和思想,对他人尊重、友好。
真诚的社交表现往往伴随着个人即将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这是维持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真诚的人往往会这样说:“我听说了你最近的情况,那真的很糟糕,我之前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所以能够理解你的心情,但愿一切都能够好起来,另外,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DISC人类行为模式理论,D是Dominance(支配),I是Influence(影响),S是Steady(稳健),C是Compliance(服从),其中自信的人往往具有Influence(影响)的特质,他们通常比较开放,为人非常友善且非常合群,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比较强烈的社交倾向,而且善于应对不同的社交关系。在他人面前,他们会主动表现和展示自己,努力对他人施加影响力。
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阿得洛写过一本书《生活对你的意义》,在书中,他提到了一个观点:“一个不关心别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生活必遭受重大的阻碍、困难,同时会给别人带来极大的损害、困扰,所有人类的失败都是由于这些人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