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
李玫瑾
人性?是不是“人生下来就应该具有的属性”?生而为人,是不是每个人都天然具有人性呢?如果真是如此,我们的社会就会美好许多。
《西游记》的故事不仅仅告知人生取经之难,还揭示出人类在自然界中就是那只“孙猴子”,修行之前先要束缚。
万物之中存在着大自然的智慧,因为万物的运行并非人类的意志;相反,人的所谓智慧恰恰来自大自然,是人逐渐发现并认识自然界本身拥有的智慧,就这点而言,大自然的规律和力量远远超出人类的智慧。
人类对自己的发明创造往往只能看到一时的好处,只有经历更多的时间和实践后才会发现所隐藏的缺陷。
智能以人的认识为核心,遗传为主;技能则以重复训练而成,是后天获得的能力。
何为人性?一个人有情感就有人性。他若尚有情感,就尚有人性;他若毫无情感,他就毫无人性。
对人最有力、最无价的控制力量就是情感。越是弱者,越是一无所有的人,有时越需要一种柔软的情感去唤醒他的人性。
自然的智慧还显现在越是低等的动物,它们在生命初期自立的能力就越强;相反,越是高级的动物,它们在生命初期自立的能力就越弱。
在孕期胎儿最先发展的是听觉;生命初期,婴儿的嗅觉先于视觉发展,嗅觉判断是婴儿最早认人的方法。
气味会左右人的选择,当你靠近一个人觉察不出他明显的人体气味时,这不意味着他没味,而是你俩的味道接近。
已故心理学家李子勋曾在讲爱情心理学时说过,找对象很多时候靠气味就知道适合自己的那个人是谁。
有时候你进别人家会闻到一股味,进自己家则觉得没味。其实,不是你们家没味,而是你和你们家的气味是一致的。
安全感是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本保障,有安全感才会有信任,有信任才会融合,他才会愿意与人亲近。
人的一生正常情况下有两次“恋”:一次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初期,他对抚养人的依恋;另一个是成年初期,他对愿意相伴一生的人爱恋。
钱能生钱即资本,心理抚养就在于积累心理资本,你用辛苦付出拥有了他对你的依恋,你才拥有对他的心理影响和约束力。
依恋情感不是发乎天然,而是源于抚养过程。
心理控制力”并非指借助外部具体的强制命令、动作,或者借助钱财等物质资源的力量施加的控制,而是通过良好的亲自抚养,让孩子眷恋、依赖、信任你,形成一种依恋情感,从而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要求,信任你的话语,愿意听你的话。
供着养,就是一种宠养,当他成长中出现不好的表现时,你不制止,不表明态度,他脑中就不会形成是非观念,他做事就不会有行为底线,完全凭欲望行事,变得无规无矩,无法无天。
只有在人完全无能无助时、陷入不能自主和自助的痛苦之中时,他人的耐心陪伴、及时呼应、不计辛苦地帮助他解除痛苦的过程,才有可能积累起这种情感力量,形成这种心理控制力。
人性始于情感,一个人情感越丰富,人性越丰满,情感越单一,人性就越单薄。
亲情越丰富的孩子,社会性发展就会越好。
情商高的人往往来自大家庭,来自生活中人员丰富的背景。
当一个人经历各种情感后就会知道,丰富的人生也会万般辛苦,生活实属不易,这时再看别人,哪怕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更有同理心。
当人能够对陌生人也有一份理解、关爱和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时,这个人的情感就发展到了最高水准——博爱。博爱是人类情感中的最高水准,这种爱超出了个人功利性,可以让社会充满温暖。
在孩子早年的成长过程中,亲自抚养和稳定抚养是非常重要的。连续稳定的抚养,可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心理征象,其形成一直要持续到18岁,所以需要稳定的抚养。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一个人若性情温润,与人友善,大多来自一个父母恩爱的家庭。
真正有力量的教育应该来自心理上的力量。无论父亲,还是母亲,能够做到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敬佩自己,爱戴自己,这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具有反社会人格特性,可以先寻找医院的心理科室进行诊断。家长也不用紧张,因为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通常智商很高,或许还有一些特殊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