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共读作家希思兄弟的第四本作品《行为设计学:掌控关键决策》,了解决策背后的动机,设计更好的选项,避免决策思维的陷阱,掌控人生每一个转折。行为设计基于对人类思维习惯的研究,间接地设计干扰,影响行为和决策。习惯改变、用户体验、广告创意、产品设计、员工管理......都离不开设计。选择各有优劣,人们往往在利与弊之间摇摆不定,结果自然难以抉择。一次难以选择,次次难以选择。遇到同类问题,又会再次遇到决策瓶颈。
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选项设计如何改变了决策;简单问句如何助你突破选择盲点;事关群体的决策,如何将伤害减到最低;若判断有误,中途如何调整挽回局面......揭秘决策背后的动机和思维漏洞,一本书帮你搞定“选择恐惧症”。
本书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影响我们决策的动机和陷阱。从人的行为心理出发,作者深入分析了人们的决策心理误区,并提供了大量的心理案例,以帮助各方-无论是自己做决策,还是通过行为设计促使他人做决策,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在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更好的决策。
2、核心思想:
①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有那么难吗?
本书提倡通过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拓宽选择空间;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在做出决策前,留出一段距离来考虑;做好出错的准备”,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的核心难题:灯光内的东西不能说明一切,我们很难凭借这些信息做出一个好的决断,但我们时常会忘了调整聚光灯的方向。实际上,我们有时完全忘了聚光灯的存在,长时间地栖身在小光圈的内部,这使我们忘记了光圈外有着更广阔的风景。如果分析人们做出的各种决策和其结果,你就会发现,人们通常不会有特别出色的决策记录。
好的决策有助于增加收入、提高利润和扩大市场份额,那么在制定这样的决策时,流程和分析哪个更重要?研究人员通过对比发现,决策流程更为重要——比分析重要6倍。通常一个好的流程可以识别出错误的逻辑,从而引出更好的分析。但反之则不尽然,如果决策流程不能赋予分析一个合理的展示机会,再精辟的分析也是无用的。
②一个正常的决策过程通常包含四个步骤:
• 面临选择
• 分析选项
• 做出选择
• 接受结果
我们看到,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陷阱:
• 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
• 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使你搜集利于自己的信息;
• 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常使你做出错误判断;
• 接受结果时,你对未来的走势过度自信。
通过正确的方式,我们能够克服偏见。每一个陷阱的本质都暗示了战胜它的策略:
(1)面临选择时,思维狭隘限制了你的选择范围。这时你应该……
——拓宽选择空间。如何拓宽选择空间呢?有的人很善于扩大选择范围,我们将研究这些人的行为习惯。
(2)分析选项时,证实倾向促使你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这时你应该……
——把假设放到现实中检验。如何跳出固定思维并搜集对自己来说可靠的信息呢?
(3)做出选择时,短期情绪往往使你做出错误的判断。这时你应该……
——在做出决策前,留出思考的距离。如何克服短期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4)接受结果时,你常常对未来的走势过度自信。这时你应该……
——做好出错的准备。对于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做规划才能让决策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化呢?
③消失选项测试”
你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来回答:
你不能选择任何一个你当前正考虑的选项。
你还能做些什么?
当你听到思维狭隘的警示信号——人们思考“应不应该”做出某个决定或是对有限的一组选择没完没了地做着论证——那么就推动他们拓宽选择范围吧。
鼓励他们思考机会成本:用相同的时间和钱还能做些什么?或试试“消失选项测试”,问问他们在现有的选择消失后会怎么做。
陷入思维狭隘的僵局是很难觉察的——但仅仅是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当你置身其外,充当一个决策顾问时,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你的同事或孩子是否在不必要地限制自己的选择。有时采取更广阔的视野,事情会大不相同。
多目标追踪使我们时刻保持自省。如果你的老板有三个计划想要实施,那么她有可能愿意接受关于它们的各种各样的反馈。但如果仅有一个计划,那么她就会很难听进去真话,因为她的自我已经和那个计划合二为一了。
3、启发思考:
10-10-10法则:10分钟、10个月、10年后,我会如何看待此刻的选择
商业作家苏西·韦尔奇(Suzy Welch)。她的这一方法被称作10–10–10方法,韦尔奇在它的同名书籍中对它进行了描述。使用10–10–10方法,意味着我们要以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为基础对决定进行考量:从现在算起的10分钟后,我们对这一决定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再过10个月后呢?10年后呢?10–10–10方法帮助人们达到情绪上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