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宁子
关中有句俗话,人长心长。套了亲的男女守着婚约,守着承诺走进婚姻的十有八九,但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退婚的也不少。
在关中,套了亲,两家就是亲戚了。不走动的几年里,偶尔碰见亲家,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但要是有一方悔婚,就会反目成仇。若双方都是明事理的人,为了儿女着想,一拍两散,相安无事。要是男方提出退婚,即使女的漂亮能干,也会被贴上“二手货”的标签,对女方造成的伤害也许是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鉴于这点,套亲的礼钱和赠予女方的衣物都会作为补偿,只要女方点头,双方再无瓜葛。
在农村,一个黄花大闺女被无端退婚,不仅是奇耻大辱,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面对退婚被添盐加醋成各个版本,一家人有口难辩,唯有忍气吞声。退婚,像是有了犯罪前科的人,如果不小心得罪了尖酸刻薄之人,退婚一事会成为对方攻击的武器。面对流言蜚语,要是对方不是省油的灯,退婚就有一场口水战,为了帮自己争回一点尊严,女方家长叫上七大姑八大姨去男方家讨公道,男方自知理亏,找来媒婆好言相劝,为了息事宁人,适当给点补偿了事。
要是女方提出退婚,男方在套亲时的仁义,因退婚而变得斤斤计较。礼钱,有目共睹,但衣物和酒席钱,就是良心钱了。为了出一口恶气,有些男方故意把衣物和酒席钱翻几倍。因此,双方常常闹得不可开交。面对棘手的问题,媒婆就没有好日子过了,磨破了嘴,跑断了腿,还被人嘲笑,没吃上羊肉反落一身骚。
常言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只要有一线希望,媒婆都不会放弃,使出把鸟雀说下树的本领,劝了男方劝女方,把双方的优点放大数倍。那时候的农村,婚事成败一半取决于男女双方,一半取决于媒婆。凭着能言善辩,媒婆在乡间是百家用的人,成功率高,受人尊敬,成功率低,被人讪笑。
但凡能说媒的,都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能行人,不仅有察言观色能说会道的本领,还要有肚里能撑船的度量。一桩婚事,从提说到结婚,一路顺利,媒婆也省事省心,不但人见人夸,还落几样谢媒的礼物。要是遇见一桩悔婚的,双方又恰巧是不讲理的人家,媒婆就遭罪了。他们把一切怨气撒在媒婆身上,没有足够的度量,哪家门都是好进难出。小时候见过一家把媒婆气的扇自己嘴巴,并发誓以后再不说媒。但过后,经不起乡邻们踏破门槛的相求,又会重操旧业。每每被人调侃,媒婆会笑着解嘲,说媒是添福添寿,咱为了多活几年!
在我们小镇一些退婚事例中,有一个女子至今每每被人提起,都会竖起大拇指。订婚时候,她还在读书,因和未婚夫同班,常常被人涮笑,但生在那个年代,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也因此,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最后弃学回家。两年后,未婚夫考上大学,觉得没有感情基础,两人之间认知也有差距而提出解除婚约。一时间,女方惊愕了,媒婆也慌了手脚,两边相劝嘴皮磨薄了三分,但男方去意已决。女子虽然心痛,但她做不到死缠烂打,退就退,谁离开谁都能活!一时间流言四起,背后各种戳脊梁吐唾沫的话,让男方及家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也让女方深陷“二手货”的讥笑中。媒婆在劝解失败后也就顺水推舟。男方自知有愧不再索要套亲礼金,女方恪守民俗,两家和平分手,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退婚在小镇被传的沸沸扬扬,在人们的眼里,男的成了当下的陈世美,而女的成了可怜虫。面对各种异样眼光,她重新拾起遗落已久的课本,返回校园,头不梳脸不洗,全身心钻进书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她以优秀的成绩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一时间,成为美谈,也成为小镇交口称赞的楷模。
我想,她若是没有历经退婚,也许,也像小镇无数个女子一样,走进婚姻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守着那片土地,眼里只有柴米油盐,外面的世界是啥?与她无关。是退婚,倒逼她来重新审视自己,为自己赢得尊严同时,也开辟了自己的人生坦途,也许,励志的故事,往往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