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一个今年刚念大学的高中师弟,写了条说说,“没想到读了大学之后,故乡真的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要是看不到这句话还好,对于从军快10年的我而言,突然发觉,我已经有8、9年没有见过故乡的春秋。
冬夏见过,也只是在学员时代,因为每个学年都有寒假,所以见故乡的冬没有问题,有两个学期有暑假,所以故乡的夏也见过。
可是,故乡的春和秋,却变得模糊和遥远。
1
前两天,一个刚刚休假归队的师兄告诉我,“兄弟啊,我终于回来啦!”
作为一个上次休假被召回的人,我觉得他在调戏我,于是,我说,“干嘛,玩那么久,现在回来刺激我啦!”
师兄说,“真的啊,休假到中后期都感觉没意思啦,一点意思都没有,但是又不能再休一次,所以尽管时间略长,我也只能这次休完了。”
新的现行休假规定具体是几次都不重要,因为几乎每一种规定,都有一条“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具体施行”。
于是,不少单位对休假次数都控制在2次左右。
2
听了师兄的“诉苦”,想起师弟的“惆怅”,我自己不禁想起了“好事”——什么时候部队能让大伙每年休4次假呀,这样,我每年就能看到故乡的春夏秋冬了!
于军人而言,自从穿上军装之后,故乡就成了他乡,驻地成了“第二故乡”。
当兵久了,或许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我们从某个时刻开始,把当兵前的“去部队”说成了“回单位”,把以前的“回家”说成了现在的“去某地(故乡的名字)”。
一个“去”字,一个“回”字,地点的更换、“去”“回”的变化,足以说明,我们离家太久,我们离家太远,我们对家和故乡比较陌生了……
3
部队的“未婚汪”如我,每年加上路程假应该是35天左右,每年休4次的话,如果能蹭上法定假期,那么平均下来,每次也能保持在10天左右。
部队已婚的如师兄,每年的假期在45天左右,每年休4次的话,如果能蹭上法定假期,平均下来,应该在11到13天。
每次休假,10到13天应该算是比较合理的,不长不短,定期了却相思之情,让军人与家人在一年内有更多的见面机会。
这里的讨论,还有一类是随军家庭。有爱人的地方就是家,很多随军家庭尽管能在一地,但似乎也见面很少,所以希望他们有春夏秋冬,还有爱和陪伴。
4
反过来说,每年2次休假,确实太少。
有战友开玩笑,“现在许多大事都流行三步走,我们谈恋爱、结婚,需要的步骤岂止是3步啊!”
第一步:休假回家,亲戚朋友介绍相亲对象,运气好,两人看对眼,那么就有进一步的可能。可是,时间到了,要归队了。
第二步:再次休假回家,跟互生好感的妹纸进一步发展,以便确定恋爱关系。可是,时间又到了,得归队了。
第三步:看看是否能给进入实质性的轨道,比如订婚之类的。
第四步:彼此家人的审核和确认,筹办婚事。
上述四个步骤,只在最为顺利的情况中进行截取,如果多些波折,这四步根本就搞不定。
因此,也意味着每年只有2次休假机会的官兵,几乎不可能在一年之类与相亲对象进入实质性的轨道——订婚,下一步的结婚更是无从谈起。
5
自然现象有一个词叫做“夜长梦多”,兵法里面也有一个词叫做“久则生变”。
官兵的婚恋问题,也常常被这两个词给命中。
认识之后,没有及时的面对面的趁热打铁,那么“凉了之后”,事情就不好办了。毕竟,热身之后,大伙跑步会更快的,一旦热身之后身体再凉了,跑步成绩一定会大受影响。
然而,趁热打铁,是以休假机会来做保证和支撑的。
休假次数对未婚的如此重要,对已婚的同样重要。每年多回一两次家,尽管每次休假时间短了,但是次数的增多有利于减少军人与家人之间的疏离感,会增加军人家庭的幸福感。
每年一次性待在家里50天,一年4次每次12天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在军人这个集体里,恐怕选择前者的比例不会高于千分之一吧!
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众望所归!
6
增加休假次数,有利于让“文艺青年”的故乡有冬夏也有春秋,有利于破除“闲则无聊”者的“寂寞苦楚”,有利于解决单身官兵的婚恋大事,有利于提升已婚军人家庭的幸福感。
增加休假次数,可能很多人都想过,但是没有人说出来,或许是觉得“不可能行的通的”。
可是,既然是众望所归,既然是利处多多,为何不可能施行呢?
再说,梦想还是要有的,谁知道哪天休假天数和休假次数会一起增加呢?
毕竟,以前一期士官(下士)3年休2次假,每次20天,现在的进步不就很明显嘛,变成了3年休3次,即每年至少有30天嘛!
进步和变化一定会有的,只要希望在,梦想就在。
惟愿,变化早日到来,让我们都不再缺席家乡和家人的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