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第一》)
【语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在外面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守信,要广泛的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研析】
何谓孝?《说文解字》解释:“孝,善事父母也。从老者;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像“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孝乃德之本,在家唯孝,在外为忠,对友能亲,对众能仁,对万物能慈爱。
父母儿女是一种缘,轮回之中恩恩怨怨,欠债了要还,受恩了要报。这些唯有孝才能得以了断。
父母是生命之根本,给予人身,有人身才能够听闻佛法,能够有返本归真的机缘。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
色难:有二种解释:一解谓侍奉父母,以能和颜悦色最为困难;此色指子女的脸色。二解谓子女能顺承父母的脸色最为难得;此色指父母之脸色。色,脸色。难,困难、不容易做到。
【语译】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能随时和颜悦色是最难得的!有事时,由儿女出劳力为父母去做;有酒饭时,让父母享用,难道这样做就算是孝顺吗?”
【研析】
“色难”乃是心难,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关怀和敬意,才能随时保有温婉和悦的脸色。真正的孝,不只是表面的、物质的奉养而已。
凡事多替别人想,与人为善,更何况是自己父母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