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童年在媒介中诞生也在媒介中消亡,童年的概念是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那为什么又会消逝呢?存在于消亡的关键在哪里?
童年的消亡源于广播电视的出现
1.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
看电视要求观众必须在瞬间内理解画面的意义,而不是延后分析解码。它要求观众去感受而不是去想象。
通过书的上半部分可以得知,印刷术的诞生促进了童年概念的诞生,因为印刷的产生是使信息加密,理解信息需要通过学习来解码,信息输入是有门槛的,门里的是成年人,门外的是儿童。而广播电视的诞生,极大地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难度,所以在获取信息上人们无需在通过教育、学习,这样一来,成年人和儿童都有同等的接受信息的权力,两者间的边界线也就模糊了。
2.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
电视像是一种新型鸦片,现在的短视频更不用说,它们对人都有着极强的吸引性,简单易操作,人们总是喜欢做更简单、规律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说,电视对于头脑没有任何要求,并且,电视对于行为也没有什么要求,你只要坐在那里,甚至不用做任何动作就能够实现。
3.电视不能分离观众
书中曾说,成年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了解一些文化秘密,而这些文化秘密之所以会成为秘密是因为人们的羞耻心,羞耻心是童年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因为羞耻所以不会去主动了解,更不会去实践。而电视无法分离观众,有些可能不适合孩子看的东西会进入到孩子的世界,他们过早地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去释放自己的好奇心。当秘密不再是秘密时,羞耻也无从谈起,儿童的行为就会更不受控制,肆意任由好奇心、探索欲发展,探索一些社会主流不认可的东西,因为没有羞耻感,他们也不知道了哪些是禁区,是不能做的。
譬如近些年,短视频的发展其实也是电视的延伸,它们都是象形媒介而非语言媒介。短视频中内容鱼龙混杂,科技的发展、社会的生存压力不由得父母为了方便,将孩子托付给手机,所以不难见到现在有一些小孩子在短视频中会刷到一些性暗示很强的擦边视频、或是一些三观不正的视频,可是成年人对于信息是有鉴别能力的,儿童却极其缺乏。在社会中这些“文化秘密”是身边人闭口不谈的,到短视频上得到了释放口,似乎在告诉观者:放下羞愧感,这已不是一种秘密。
其实羞愧感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大我有一点感受。记得在二零零几年,柴静出过一档节目《看见》,其中有一期讲的是同性恋题材,这个话题在当时应该是属于比较私密的话题,但是如今我们发现这种情况正在好转,或许因为经济文化的开放与发展,人们对于同性恋的看法更加包容,对于同性恋的羞愧感在降低的同时,同性恋的秘密性也在降低。
如何保护童年
1.发挥学校的作用
麦克卢汉说:学校已变成了禁闭场所,而不是学习场所。是的,人们都说学校是象牙塔,它将学生与社会分离,更多的了解是书本中的内容,与成人作出了区分。
2.发挥父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人老师,如果在家庭中早早卸下教育的部分责任,让孩子在手机中接触各类信息,不利于孩子童年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家庭给予温暖的时机。
思考
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深入且犀利的,我深感共鸣的是对于媒介的批判,我对科技的发展是有点悲观主义的。科技诚然改变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便捷,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譬如失去了很多深度思考的独处时间,失去了很多与他人深入交流的机会,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等。
但他过度强调了媒介的作用,他也无法预见性地意识到科技发展让电脑也无需掌握复杂的分析技能。所以我认为,科技发展会让我们的童年变得越来越短,但我不知道它会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