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琐事] 记忆里的“车站”

       寒流袭来,这几天都闷在电脑前翻看照片,顺便写点儿小东西。

       写到巴拉瑞特,这个当年因淘金热而诞生的城市,澳大利亚十九世纪的“新金山”。

       翻到了巴拉瑞特火车站,一下打开了记忆的阀门,历历往事泉水般喷涌,一股冲动在心里翻腾,立刻就想写写车站,脑海深处的车站。

       巴拉瑞特火车站,暮霭中的色彩与氛围,十分吻合童年时代对车站的印象,阴郁而灰暗。

巴拉瑞特火车站,暮霭中的色彩与氛围,十分吻合童年时代对车站的印象,阴郁而灰暗

       童年记忆里的车站,带给我的感觉并不好。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时常把我送到乡下姥姥家寄养。有时候是妈妈送我,有时候是跟小姨一块儿。

       小姨从上中学起,就从老家过来随我家生活。现在想来,应是父母为了减轻姥姥家的生活负担吧,或许也有考虑她今后的发展。

       从我家到姥姥家很远。现在知道了距离,小时候还没有里程的概念,总觉得很远,“哐当哐当”的火车要成天成宿的颠簸,倒车倒得人火急火燎的心烦。

       早年火车车次少,车票是张三两公分长宽的硬板纸卡片,往往都是“通票”,途中要倒车,也就是中转。家所在的城市当年是一条铁路支线的终点,去哪儿都不顺,开出去不远就得倒车。小时候也记不得站名,只知道被大人牵着手下车,再牵着手进站。

       倒车的滋味不好受,无聊。那时候倒车也不分车次,赶上哪趟是哪趟,没什么“当日当次”或“改签”。没挤上,就只好再等下一班,候车室一呆几小时甚至大半夜都是常有的事儿。

       后来长大当兵了,回家探亲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倒车,从莱阳到家,至少要倒两次车,二倒在兖州,一倒是济南。

       记得有次和战友结伴探家。烟台始发的车,就没指望过能买到座位。车厢连接处坐提包上熬一夜到了济南,因等车的时间过长,我们便从火车站跑到他舅舅家去消磨时间。

       他舅舅在医学院,家是一幢二层小洋楼。很多年后,才知道这是高级专家的待遇。

       当时只知道他舅舅发明了“人工喉”,还到他舅舅工作室里去看,却也啥都看不懂。“人工喉”那时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十分轰动。有首歌好像唱的就是这件事儿,记得歌词里有这样几句:“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呀,开了花;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啊,发了芽;如今咱聋哑人开口说了话,感谢毛主席恩情大,恩情大……”

       再后来,知道了战友舅舅不仅是专家,还被作为行业代表结合进了省卫生厅的领导班子,副厅长吧。“文革”中这种情况极普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皆有。山东这方面的,好多都编成顺口溜朗朗上口,有些已经遗忘,但这两句至今记得,叫做“医学界的杨仁中,文艺界的宋玉庆”。

       跑题了,再回到与战友结伴倒车的事儿。

       战士探亲,路费给报销,火车票也还依然是“通票”,到了兖州,还须再倒一次车才能到家,往往也要等好几个小时。

       其实不等也可以,剩下寥寥不多几十公里,改乘汽车也行。但我俩都坚持等。因为是“通票”嘛,剩下的这一段,你不坐也退不回来钱,改乘汽车的话,还要另掏腰包。再说,回部队报销时,你这有一段路程的车票是重合的,不好处理,弄不好就要自付。

       慢慢的,乘车次数多了,有了路程的概念,也就清楚小时候去姥姥家是怎么走的了。应该是在兖州、济南倒两次车,再在青岛倒次船。

       船是青岛至石岛的船,记忆非常深刻。夜班的,天黑才开始检票。是那种不大的挺简陋的客轮,我和小姨坐在甲板下的大通舱,没有座椅,地面铺着凉席,几十号人全都席地而坐,困了就躺下睡觉。如今想来,应该是票价低廉的低等级舱位。

       船舱板壁上,距地板不高的地方辟有一个窗口,有没有玻璃忘了,只记得有几条绳索,自上而下,一道道横着把窗口拦成几段。

       全舱仅有这一个窗口,能看得见海面。月光下,透过窗口,看着黝黑黝黑的海浪一卷一卷地拍打着船帮,几乎要从窗口涌进来,很怕。

       记不得我是否晕船,但忘不了小姨晕船的样子,晕得很厉害。一夜下来,吐得七荤八素,快要死去的感觉。

       后来母亲带我三弟也坐过这班船,不过她们的舱位显然提升了,有了床,上下层的那种铁床。我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呢,因为三弟从上铺下床时不小心摔倒,让铁床的某个棱角碰破了头。直到过了好些天从姥姥家回来,太阳穴那儿还包着纱布,至今还隐隐约约看得出疤痕。


德国巴伐利亚基姆湖,与儿时乘船的感受宛若天上人间

       小姨因经历了那次晕船的痛苦,再回老家就坚决不乘船了,转而一路火车坐到烟台,再乘汽车回石岛。这就又增加了倒车的次数和艰难。

       有次是和大舅一起。大舅那时在泰安工作,我和小姨先去泰安,汇合了大舅再一同走。那次中间倒了几次车已无印象,但其中的一次到现在依然清楚地记得。回想起来应该是在蓝村站,等车的人非常多,站台上挤得乌乌泱泱,沟满濠满。

       车来了,人们那个挤呀,应该跟现今电视里经常看到的印度相似。那种情势下,我和小姨这样的妇幼,根本就偎不上边儿。

       好不容易大舅挤上去了,然后站在车厢门口,一手抓住车上的把手,一手从人丛头上伸过来,费劲儿地够着小姨的手,然后抓着使劲儿往上拽。

       谈何容易,小姨身上背有行李包袱,往往身子刚要从人缝中挤进去,却又被紧紧挤住的包袱给拽住。

       极其艰难,小姨那边前手要抓住大舅,这边后手还要拽着我。最终,舞扎了半天,小姨前脚已踩上了车厢门的梯蹬,我却被蜂拥肉搏的人群挤脱了手。

       看我孤零零地站在挤成一团疙瘩的人头之外,且车厢里再也塞不进去人,车厢门已经关不上,毫无回旋可谈。

       无奈,大舅和小姨只好放弃,下来和我一起,再等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来的下一趟车。

       大人嘴里虽没说什么,但我知道,自己实际成了他们的累赘,沉重而又丢不得的小负担。

       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不愉快的乘车经历,很长时间里,我对车站望而生畏,甚至有种莫名的恐惧,一直很逆反。

       包括长大之后,进了车站还是不舒服。特别是开车前那“呜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再伴随火车头“哧”的一声,喷出大大一团白白的烟,我的神经就会痉挛,颠沛流离的惆怅,刹时将胸腔塞得很满。


四川犍为嘉阳窄轨小火车终点黄村站,访于2012年春

       这种乘车难的状况,很多年都没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多年后我在省城工作,两个女儿也长到了我当年挤车的年纪,这种艰难且不愉快的经历又接续到她们这一代。

       这个时候回家已经不用倒车了,因为有一条东西横贯的铁路,将老家那条原本是终点的支线完全覆盖,东可达海边,西能连长安。但“挤”的状况仍不时再有呈现,比如“春节”。

       估计女儿对回老家并无多少热情,但作为我们这一代还是必须的,尤其是“过年”。

       自省城回去还好些,毕竟是始发站。麻烦在返程。特别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上班族的探亲流,无一不选择这一天往回赶,加之有限的几趟“过路车”,挤车的情形可想而知。

       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是将两个女儿从车窗捅进去的,然后再把夫人托着塞进去。最后,我再凭借当兵练就的身手,纵身越障,翻窗而入。

       进去后,发现身子挤得居然站不直,像插进沙丁鱼罐头瓶里一般,需要左摇右晃扩展好一阵儿,两只脚掌才能勉强不浮悬。

       就这样,别棱着身子一路到济南。至于孩子奶奶姥姥行前给塞的那些兜兜袋袋,直到下车时才在地上寻见。当然,早已踩得稀烂。

       感谢2003。那一年,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车。

       出行,从此不再艰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序 笔尖的记忆远远快于时间的流逝。而带着浅浅乡愁的滋味可能就是脑海中那些...
    飞扬_e3a0阅读 1,000评论 0 5
  • 2016年8月24日8:00,姥姥走过了92个春秋,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人世。姥姥离开我们这段日子,我一直想应该写点有...
    陈讲运清洁能源阅读 665评论 0 3
  • 近来总会时不时听见母亲说起姥姥家的旧房子在两个舅舅的主持下开始翻新了。 30多年的老房子在一点点重新翻盖,后院那片...
    业余伪诗人阅读 587评论 4 7
  • 刷抖音,得知家附近的火车站即将停止客运,才了解这座伴我成长的车站已有117年的历史。打开记忆的大门,泪不禁...
    鱼见007阅读 350评论 0 1
  • 当年背篓的样子 当年的箩筐 看《白毛女》演出,剧中一到年关杨白劳就要出去躲债,大过年的有家不能回,我一看此处就鼻子...
    闲人不二阅读 917评论 8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