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关于抑郁症孩子的真实分享,现将作者对此的剖析转述如下,作为平日的警示。
经常看到有抑郁症患者的家长抱怨说休学在家的孩子天天晚上不睡,白天不醒,还不能说,一说就生气。我就完全属于他们口中昼夜颠倒,脾气大,不省心的患者。
白天能睡就睡,睡不着也强行睡,晚上得醒。除了因为抑郁症所导致的失眠早醒外,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我喜欢在晚上呆着,不是喜欢黑暗,只是我需要安静。直到现在我也还是保持着白天蒙头大睡,晚上十二点准时醒来的作息。醒来以后披件衣服,拿一片面包,随手抽一本喜欢的书,然后带着狗子下楼遛弯。
醒来以后披件衣服,拿一片面包,随手抽一本喜欢的书,然后带着狗子下楼遛弯。凌晨十二点,四周都静悄悄的,安静地可以听得见电流滋滋的声音,路灯也昏暗,把狗绳往手腕上一套,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放空自己。不用担心遇到熟人,不用担心那些同情又复杂的目光,也不用怕有人强行上来和你搭话。遛完狗往一楼客厅一坐,灯打开门关上,随便狗子们在旁边跑,我翻开书里上次读到的部分,边啃面包边慢慢接着看。时间都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然而如果是在白天,我这一套下来的流程就得完全不一样。哪怕起得再早出门遛狗也都还是会遇到奇奇怪怪的熟人,顶着他们想打个招呼又顾忌着什么,然后犹豫了一下到底还是没开口的目光,假装没看见地擦肩而过。遛完狗回来精疲力尽地往沙发上一坐,好不容易可以翻开书,看不了一会客厅里就里就会来来往往好多喜欢串个门聊个天的邻居。要聊天,还有什么话题能比我这个现成的笑话更有劲呢?
就是不聊天,看看你手上的书,也得盘问个七七四十九天的“这是什么书啊”“这书是和学习有关的吧”“这么喜欢看书怎么不去上学”“我跟你讲,书还是要读的,不然等到我这个年纪你就好后悔的”“你看我那二大爷的小叔的邻居的侄女的孩子,大学毕业现在在xxx上班,去年刚买了房,可宽敞可招人羡慕了,多有出息啊……”哪怕你再面无表情再无视再冷漠,也永远能滔滔不绝地讲到中午回去做饭。
于是一上午的时间就只能用来发呆和烦躁上了……再到中午吃饭,不吃父母可以叭叭你到你烦,吃了可以在饭桌上源源不断地攻击你逼迫你,反复提起“上学”“学校”“不读书一个人就废了”等等等等的词反复践踏你的理智,逼到你烦……并且还不能生气,否则就是你脾气大不省心没个人样废物点心的再一轮人格攻击……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要是换成那些永远咄咄逼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能忍多久呢?能超过半个小时的都是英雄。
1.别总从孩子身上找问题挑毛病,十分忍不住地话先好好看看自己吧——孩子只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心里总觉得为什么别人不生病就你生病的父母,如果觉得这个逻辑成立,那也可以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不生病,唯独你当父母了,你的孩子就生病了?我理解部分父母对于生病的孩子会很心焦,会想要通过说教的方式劝他们“走回正途”,但是,要让孩子接受你的观点,首先得保证你的观点是足够正确的,你的方式是他们可以接受的。否则还是不要强行抢心理辅导师的饭碗,反而弄巧成拙一次次加重患者的压力了。
2.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你的好心你的说教或许有效果,但是既然患者已经到了需要休学的地步,那必然都是中重度以上了。对于这种程度的患者,除了必要的药物和心理辅导外,以陪伴为主就够了,减少说教,不提指导性的意见。因为道理他们未必不懂,只是在病情的影响下没有办法执行罢了,需要时间需要自我修复。
“不要对病人进行道德指责,或者用社会标准去要求他们。来自家庭的不理解往往对患者伤害更大。”——《渡过》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不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