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麦顶小学 范丽平
从教24年,参加过语文教材教法培训、语文研讨活动,参加过班主任培训,从来没参加过信息技术相关的学习培训,意识中,信息技术应该是信息老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和自己这个语文老师无关。可学校在这个暑假组织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学习共读活动,让我认识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今社会,语文老师和信息技术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信息技术能够助力我们的课堂,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这个观点我们一线老师深有体会。我始终相信信息技术的力量。在这个各行各业已经都在加快脚步融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应该要信息化。但“只要我们愿意相信,技术就会立刻让我们的课堂得到长足的改善吗?”很遗憾,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这是需要我们经过刻意练习才能够抵达的!这点我深有体会。
记得师范刚毕业时借调到区里一个单位工作了近十年,近三十岁才回到教育岗位上。对于我这个重新回归的“新”老师来说,教学中一切都是陌生的。这个时候不仅要学习教材教法、学习管理学生,也要学习教学中会运用到的信息技术。从一开始的幻灯片,到后来的PPT、投影,再到现在的希沃白板,班级的信息技术支撑越来越先进。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就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信息技术的步伐,不断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坚持刻意练习,不断学习、学会运用,在不断的实践中抵达更高阶的融合创新。当然,通过这次共读活动第一模块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平常在课堂中信息技术只能算是基础级别的,而顶级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展现出的是教师信手拈来、从容不迫的优雅,主线清晰、脉络分明的课程主线,以及几乎“无形”“无感”的信息技术穿插于课堂活动的教学境界。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习得认知层面的教材内容,还能使技能与情意层面的团队全作技能与习惯得到培养。这更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不断地刻意练习。
在共读活动中,王博士的“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这个观点令我耳目一新。这三个词语,展开详细地论述,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占用时间要少、 说话要少、提示要少,给学生的学习留下更多的时间;教师备课准备的课件内容要少,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进度要适合所教授的学生。而这三个词汇聚在一起,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教学心法”,这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使教学朝向更为生本的课堂前进。要想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正是要牢记教学心法,让课堂从“教师中心”走向“以生为本”,必须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教学。
“慢才会快”特别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正如我长期在低年段教学,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懵懵懂懂,还没从幼儿园的状态中转变过来。这时候我们老师就得按部就班,从最基础的学习常规开始训练,反复强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让孩子们培养起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如一年级刚开始学习写字时,我发现很多孩子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不正确,提醒下纠正过来,一会又有不少孩子又趴着或歪着身子写。为了能让孩子能保持正确的“双姿”,在一年级上半学期时,每次课堂上写字前,我都让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写字口诀”:“头正、身直、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头”。通过反复训练、反复再现,孩子们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一握笔,就想起“写字口诀”,自然而然就能保持好“双姿”,认真写字。这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急不得,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现在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打好基础。
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时代,整个教学的环境都出现了极大的变化和挑战,王绪溢博士所说的“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将引领我们走智慧教育的道路,创造出另一番课堂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