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治疗途径,不用急着先去面对问题,而是先让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发展,喜欢的故事被丰厚了,就能带出喜欢的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带着这样的状态在迁移到原来的困境里,往往有不同的回应。在烦乱的时候,可以一件件脱去角色的外衣,只剩下自己,好好与自己对话,看看自己内心最渴望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以做一些让自己感到高兴的事,让能量慢慢升起来。有了能量就能勇敢地面对挑战。
对于孩子,有时候一句赞美的话,或吃一顿好吃的,或者休息一晚,能量就会回升,所以家长要真正关注孩子这个人,而不是紧盯他的问题。让孩子在沮丧,陷入问题时,能量低时,多去做一些让他感到高兴的事,比如吃一顿好吃的,睡一觉,不要紧盯问题。孩子在做这些高兴的事,和孩子聊他感兴趣的事时,他的能量就会慢慢提升起来,再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可以帮助来访者从偏好故事里获得能量,他们就可以回过头来好好面对眼前的挑战。
我们要帮孩子的话,我们也就可以问问他怎么样可能会让你状态好一点。若能好好叙说支线故事的细节,支线故事就会愈发丰厚。就是说好好的去聊他的喜欢,兴趣,成就,比较想做的事情。好好的聊,放下想改变他的心。只管聊,只管好奇,去探讨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就好,聊的越细越好。先聊他的偏好故事,他的喜欢的故事。喜欢的故事被丰厚了,就能带出喜欢的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带着这样的状态再迁移到原来的困境里,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
所以我们也可以先让我们自己的先后故事给丰富起来。这也是自我照顾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然后我们就有力量去面对当下的很多的困境,以及人生中的重要的议题。
那我们自己有时候状态不好的时候,我们也要问问自己。什么时候我们状态会比较好一点?当时是因为什么好起来的?去寻找例外,然后让我们的状态能好起来。
家长如果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力量了,那你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忙起来动起来,先给自己充电,然后再面对孩子。面对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家长的状态如果又不好了,这时可能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啊,然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面对。
总之,叙事强调先做喜欢的事儿,先做能让我们状态能量有提升的事情。不要紧盯着问题,不要跟问题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