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什么?
有一个概念叫凹槽效应:一个人脸上如果流眼泪,流的时间长了以后,眼泪就会顺着同样一个凹槽这么流下去。如果整天流的话,你那个眼泪的线就已经画出来了。所以很多人一哭就能看出来,这个人是经常流眼泪的,这是凹槽效应。
而如果你在生活中很多问题上形成了凹槽效应,一旦出现某个状况,你就会很自然的顺着那个凹槽又走向了错误的方向。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建立一个新的凹槽,不走这个旧凹槽。
但你如果老提醒自己说我不要走旧凹槽,我不要走旧凹槽,你越提醒你就越去走向旧凹槽。真正有效的方法是我要走哪个地方,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改变旧习惯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要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不带评判地观察。
比如打乒乓球时,你说你这个动作不对,打的不好。而教练的办法是把你带到镜子跟前说看,先看自己打,多看一看,看看自己到底哪儿不对,先看出来。
不要评判说你真笨,这跟笨不笨没关系,看事实,只有事实才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凹槽到底在哪?所以不带评判的观察没有对和错,没有好和坏,没有今天发挥的好状态好不好,这都是评判类的词。
就是看自己打球的动作,是胳膊高了还是低了,是动作快的还是慢了,是胳膊肘抬高了吗,多看。
第二步叫作描绘期待的画面。
比如还是上面打乒乓球的例子,说看看教练怎么打,你看人家动作多好。教练都不解释,就是让你看他的动作。
如果没有现成的的教练,可以看刘国梁的动作,看这些电视录像里的动作。看了以后这才是我想要的,然后把那个刘国梁的脑袋换成自己的脑袋去想象,把这个动作想出来,这个叫作描绘期待的画面。
第三步,信任自我。
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下达指令的“我”,一个是执行动作的“我”。我们把前者称为自我1,后者称为自我2。
自我1和自我2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能不能把技术、知识转化成有效的行动的关键因素。
只有自我一充分的信任自我二,让自我二就去模仿那个动作,去尽量的做到充分的信任。
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任何评判,朝着大脑当中建立的美好的画面的方向去不断地努力就好了。
最后,不带评判意识地观察变化和结果。
就是有变化了没有,我这个新的动作有没有更舒服一点。我的这个动作有没有比刚才更好,好在哪儿。
在这里边还有一个小细节要提醒。除了这几步之外有个小细节,就是小心个人满足感。
比如今天表现得特别好,我很开心,说今天状态真不错。然后你特别想把这个状态保持下去,就会患得患失。
当你特别想把这个状态保持下去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下一次你的自我一对自我二有了一个更高的期待,说你最好能够向上次一样。
然后到了第二次,这时候你就有了特别多的比较和评判,你觉得我上次在这的时候大家都鼓掌了,怎么这还没鼓掌呢?你着急了,然后就开始观察自己,和上次有什么差异,上次用的什么语言和案例。好了,这一下就回到了过去的凹槽当中。
所以,要想改变旧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本不与旧习惯做战斗,而是直接开辟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