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弗洛伊德对内部结构和心理发展层次的挖掘,引发了研究人类心理早期历史及其功能的热潮。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维也纳,自我心理学在那里萌芽,后来由于战争流入英格兰,最终在美国深深扎根。
1923年以前,弗洛伊德以一种松散的、非系统的方式使用“自我”这个词,指的是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部分,主要是意识的,而不包括被压抑的内容。《自我与本我》一书,他开始使用“自我”来代表内心的三个心理成分之一(另外两个是本我和超我)。
自我的主要功能是表征现实,并通过筑起防御,在现实面前(包括社会习俗和道德要求)引导和控制内部驱力所带来的压力。
所有从弗洛伊德的思想中派生出来的理论学派,都开始以不同方式讨论正常的发展以及环境和早期关系的影响问题。自我心理学方法与其他思想路线的区别在于,其理论背后精心保存了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
分析师的责任是,把无意识带入意识,无论它属于哪个精神结构。他对三个结构中的无意识成分给予同等而客观的注意,当他开始启蒙意识时,他的立场与本我、自我和超我都是等距的。
从结构模型的观点来看,神经症是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心理结构达成的长期妥协。
哈特曼强调的概念是,通过适者生存的过程,动物被打造成高度适应自身的环境,所以“有机体和环境”应该存在一种持续的“交互关系”。
当弗洛伊德宣称剥夺是自我发展的一种刺激、迫使儿童发生朝向现实的关键转变时,斯皮茨关于“成长失败”的儿童研究生动反映出,如果缺乏与有爱心的养育着的接触,“现实的砖墙”是致命的。
斯皮茨保存了弗洛伊德的概念,认为力比多本身是寻求快感的,但他为了寻求快感增加了新的维度,深化并补充了弗洛伊德关于早期客体关系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拥有力比多客体是一种发展性成就,反映出个体的复杂心理能力,能够建立选择性的、非常个人化的依恋,即使当依恋对象不在场时也依然能够保持。
斯皮茨提出“心理纪事簿”的概念,指的是婴儿的外部表现即“指征”。首先出现的指征是社会性反应——微笑反应(3个月),第二指征是“陌生人焦虑”(8个月),第三个指征是对“不”的掌控(15个月)。他证实了早期发展的每个方面都通过母亲的环境所调节。
马勒综述了共生的中断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同时对最早期发展阶段的复杂状况实施了系统调查。她将跨越过程定义为分离-个体化,第一个亚阶段是孵化(0-9个月),第二个亚阶段是和解(15-24个月)。
雅各布森提出生物学和经验互相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发生交互作用。感受自己和他人方面的体验会表现在个体的心理发展特征上,分别被称作自体意象和客体意象。强烈的爱与恨的单一情感被更多样而精细的感觉状态所代替。
雅各布森的新模型灵活地补充了弗洛伊德原始性受虐狂和死本能概念在逻辑上的不可能性。她不仅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和攻击力的起源,还扩展了驱力的功能性影响力。她认为力比多和攻击性是一对不可或缺的平衡物行使功能。
弗洛伊德将移情视为分析过程的最主要特征,移情提供了途径来接近病人隐藏或被禁止的愿望,因为病人会向治疗师表露并极力满足这些愿望。自我心理学家开始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待治疗关系。
自体心理学家把焦点从本我转换到自我,从被压抑的部分转换到心理过程的核心联结,其分析过程的模型也开始改变。
分析过程一个根本性转变是促使病人进入所谓“治疗联盟”为目标的技术,与分析师共同承担治疗工作,是在隐喻性伙伴关系里,而不是一场战斗中;第二个根本性转变是帮助病人发展出更好地观察自己的能力,能够反思并延迟满足自己。
观后感
这一章读起来太晦涩了,有点心疼作者夫妻俩以及钱主编。
这一章有很多牛人,安娜是弗洛伊德的亲女儿,形成了防御理论的建构模块;自我心理学之父哈特曼是精神分析界的核心开拓者,受弗洛伊德之邀参与精神分析工作,“朝着适应性转变”;斯皮茨关注出生遭遗弃的婴儿,借鉴实验心理学方法,完成了横跨多年的大规模系统性研究,做了第一个关于婴儿与首要养育者之间客体关系的分析研究。马勒是儿科医生出身,是一位儿童精神分析师,她将斯皮茨的框架应用到童年体验中某些更黑暗的角落,即有精神疾病的儿童的家庭和医院。雅各布森强调体验是主观加工的,无法简单从客体定义“好”的养育,即气质倾向性问题,她提出的模型补充了弗洛伊德原始性受虐狂和死本能概念在逻辑上的不可能性。
在查阅这章中六位牛人的资料时发现,安娜·弗洛伊德(1895-1982,女性)、海因兹·哈特曼(1894-1970)、勒内·斯皮茨(1887-1974)、玛格丽特·马勒(1897-1985,女性)、伊迪恩·雅各布森(1897-1987,女性),竟然一半都是女性,平均年龄高达71.3岁(平均寿命50岁),在那个战乱年代算是长寿。我在想,一个人心中有梦想、有热爱的事业,会不会也是长寿因素呢?突然又不心疼作者夫妇和钱主编了,这是他们热爱的事情,一定充满了激情和能量。细想一下自己,好像也就在学习心理学上热情高涨,可以熬到很晚,一举成为全家最晚睡、觉最少的人。这么晦涩的书,竟然也算“津津有味”“生咽”下来。
再次向前人们致敬,让我们这些后人们有这么多理论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