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非首发,首发于豫兰剑客新浪博客
原文:
听鸟
作者:也思梅
春空朗润,青碧的光照进了屋子,一切都明丽起来了,不用抬头向外看,心,已自沉醉。
更何况,还有鸟儿们的吟唱。
这吟唱多来自屋顶的菜园子。自从露台上种了一大片的果蔬之后,不速之客就纷至沓来,蜂飞蝶舞,蚊虫嗤嗤,而最热闹的就是那些成天叫喳喳的小鸟儿了。这菜园,成了它们的乐园。
这不,它们天天如期而至,在天未大亮时就在园子里歌咏起来,先是一两声,啾啾,叽叽,啾啾,叽叽,怯怯的,仿佛在试探着什么,不多时,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啾——叽叽啾——,以至于嘎——叽,嘎——叽……宛转缠绵的,轻捷爽利的,柔和甜美的,莺莺燕燕们,自顾自地唱,像比赛谁的心情更好似的。
每当这时,我总还躺在床上,微闭着眼,什么也不想,在忽长忽短,忽高忽低的鸟鸣声中,半梦半醒,那是花开看半,饮酒微熏的感觉,一切来得正好。
除了清晨,园子一整天也都会有小鸟儿飞呀叫的,它们都快把这当成自已的家了。
菜园子里的虫子可是它们的美味,当然,它们偶尔也啄几下新鲜嫩稚的瓜儿,菜叶儿,当做零嘴儿,吃得高兴了,叫声也特别欢畅,可不是,有这么好的食物,那还能不满足吗?
有时我也心疼那些瓜儿菜儿,听到园子里鸟儿们越叫越欢,我想象着心爱的瓜们菜们正被啄食的惨象,终于按奈不住,咚咚咚地上楼,走到半途,已听得“扑啦啦……”,“扑啦啦……”一阵乱响,待到了菜园子里,半只鸟儿也不见——它们早被我的恐怖的脚步声惊走了。霎时沉静下来的园子里,只剩我形单影只,临风惆怅。
从此,我安安定定地呆在屋子里,听鸟。啾啾,叽叽,啾啾,这是稚嫩的小鸟新啼;啾啾叽——,啾啾叽叽——,这是在得意的卖弄嗓子;叽叽喳,叽叽喳,这是性急的,许是招呼伙伴们:快来,快来,大家一起唱……突然,不知受了什么的挑逗,他们全都兴奋起来了,一齐使劲地叫,高高低低,婉转有致,越叫越欢,谁也不让着谁,“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你的耳朵被填满了,简直不知听哪一声好,正烦恼间,“戛叽——”,随着最后一声,鸟儿们霎时陷入一片安静之中。正像满屋子的人,七嘴入舌的,忽然有人指挥似的,一个休止符的手势,瞬间一切归于沉寂。
好了,你正要长舒一口气,可不成,一两秒过后,又一阵“嘈嘈切切”,且大有超过前面之声势。这一回,你疑心它们在吵架,你笑了,放弃了聆听,任凭它们忙乱去。
但你的耳朵闲不下来。这不,大合唱不知何时停了,莺莺燕燕们开始独唱了。有的呢呢喃喃,像在低低话语,有的娇音恰恰,让你的心漾开了涟漪,有的一声长啸,令人脑海里顿现它一飞冲天的身姿。有时,沉静的远方传来一声娇俏的鸣叫,逗引得附近的鸟儿又不甘寂寞了,也要附和几声,难免又引出一场小小的合唱。
春天里,是一整天都能听到鸟鸣的。只是以清晨和傍晚居多。也是的,早早起来,亮亮嗓子,再呼朋引伴地,扑愣愣寻觅虫儿去了,新的一天,信心满满,不正是要高高兴兴地多叫几声?暮色中,携儿带女,亲亲热热地回巢,还不得交流交流一天的收获,说一声辛苦,道一声晚安?至于其它时间嘛,捉到虫子了,看到伙伴了,闻到花香了,或是肚子饿了,找不到爹妈了,遇到危险了,就用叫声传达心情,或喜悦,或陶醉,或烦恼,或焦急。
听鸟,一颗心总不安宁,也跟着喜悦,陶醉,烦恼,焦急。
夜色沉沉,还不时有细细碎碎的鸟声从窗外传来,我端坐于书桌前,轻手轻脚地翻书,感到心跳都和鸟鸣的节奏一致。但,我知道,那一两只晚寝的鸟儿,它们只是在自个儿唱它们自个儿的,因为,它们也欢喜着这个溢满花香的春夜,不忍早早睡去。
赏析:
美爆了
----读也思梅的《听鸟》
作者: 豫兰剑客
读过的以写声闻名的文章不多,有唐白居易的《琵琶行》、宋欧阳修的《秋声赋》、清林嗣环的《口技》,清刘鹗的《老残游记》的选段《明湖居听书》,近代陆定一的《老山界》中红军夜宿山腰一段关于声音的描写也妙极。其他也有好的,但不能铭记。大凡好的写声的文章,无不将听到的写得跟看到的一样。我能够一见钟情而铭记于心的,还有博友也思梅的写声的美文《听鸟》。
就像戏剧中角色登场以前需要布置场景一样,《听鸟》中也先为鸟鸣铺设背景,“春空朗润,青碧的光照进了屋子,一切都明丽起来了。”
还有一个听鸟的人,这个人在鸟儿鸣唱起来以前,就已经为“朗润”的春空与“照进了屋子里”的“青碧”的光“沉醉”了。
“何况,还有鸟儿们的吟唱”,很快入题。
鸟声不是来自别处,“多来自屋顶的菜园子”。和“蜂飞蝶舞,蚊虫嗤嗤”相比,鸟儿的喳喳的叫声更加洪亮而且热闹,哪怕在屋里面也能够不经意地听到。
这叫声是那么的有规律,“天天如期而至”,自清晨开始,先是“一两声”,“怯怯的,仿佛试探什么”,不多时,叫声越来越多样,“宛转缠绵的,轻捷爽利的,柔和甜美的”, “ 啾啾,叽叽,啾啾,叽叽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叽叽啾——叽叽啾——”、“嘎——叽,嘎——叽”,一时齐发,让你仿佛亲耳听到一般。
“莺莺燕燕们,自顾自地唱,像比赛谁的心情更好似的。”
这个时候,听鸟的人还躺在床上,微闭着眼,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享受“忽长忽短,忽高忽低的鸟鸣”。这是一种“花开看半,酒醉微醺”的“正好”的状态,作者也用”正好”的语言将这种诗一样的意境表达出来了。
清晨过去了,鸟儿们仍然在园子“飞呀叫呀”的,流连忘返。鸟儿们缘何这么迷恋菜园子?因为有虫子作为美食,还有新鲜的瓜果菜叶当做“零嘴儿”,有这样的好事儿,那干啥不留下来呢?
宾至如归也好,喧宾夺主也罢,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的宽容与随和。这主人就是听鸟者,菜园子的主人。
种菜的本意是干什么的呢?显然除了消遣之外,还为了能够吃到纯绿色无污染的的瓜果菜蔬。鸟儿们在这里大肆闹腾,有不心疼瓜儿菜儿的么?于是“终于按捺不住,咚咚咚地上楼,走到半途,已听得“扑啦啦……”,“扑啦啦……”一阵乱响,待到了菜园子里,半只鸟儿也不见”,园子里立刻“只剩我形单影只,临风惆怅。”
读到此处的时候,不觉“噗嗤”笑出声来。
且看园主接下来如何做。
“从此,我安安定定地呆在屋子里,听鸟。”
本来以为作者已经将《听鸟》写绝了,不料,好戏还在后头呢,且看这好戏是如何上演的:
“啾啾,叽叽,啾啾,这是稚嫩的小鸟新啼;啾啾叽——,啾啾叽叽——,这是在得意地卖弄嗓子;叽叽喳,叽叽喳,这是性急的,许是招呼伙伴们:快来,快来,大家一起唱……突然,不知受了什么的挑逗,他们全都兴奋起来了,一齐使劲地叫,高高低低,婉转有致,越叫越欢,谁也不让着谁,“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你的耳朵被填满了,简直不知听哪一声好,正烦恼间,“戛叽——”,随着最后一声,鸟儿们霎时陷入一片安静之中。正像满屋子的人,七嘴入舌的,忽然有人指挥似的,一个休止符的手势,瞬间一切归于沉寂。”
这一段应该是全文写声最妙的一段了。由单唱的“啾啾,叽叽,啾啾”的”“小鸟新啼”、到“啾啾叽——,啾啾叽叽——”的“卖弄嗓子,到“叽叽喳,叽叽喳”的“招呼伙伴”,再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大合唱,但又是不同的调子,而是“高高低低,婉转有致”,最后陷入一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安静。如果所料不错,后面必定还有“一个弹子上天”(《明湖居听书》)或是“银瓶乍破水浆迸(《琵琶行》)”的效果。但鸟儿们的高音毕竟有限,总之,应该还有热闹听。
且继续读来:
“你正要长舒一口气,可不成,一两秒过后,又一阵“嘈嘈切切”,且大有超过前面之声势。这一回,你疑心它们在吵架,你笑了,放弃了聆听,任凭它们忙乱去。”
果然有“超过前面之声势”,一片“忙乱”景象。是不是到了这儿文章就该完了呢?不然,鸟儿们的表演还没完。
“大合唱不知何时停了,莺莺燕燕们开始独唱了。有的呢呢喃喃,像在低低话语;有的娇音恰恰,让你的心漾开了涟漪;有的一声长啸,令人脑海里顿现它一飞冲天的身姿;有时,沉静的远方传来一声娇俏的鸣叫。”
叫声也许平常,但“呢呢喃喃”、“娇音恰恰”、“一声长啸”、鸣声“娇俏”,用语准确生动,有的巧妙化用古诗,颇见作者的文学修养。
这一声娇俏的鸣叫不打紧,“逗引得附近的鸟儿又不甘寂寞了,也要附和几声,难免又引出一场小小的合唱。”
有这样的many-bird组合,一年四季都能听到免费的表演,何乐不为?至于鸟儿们留给自己多少瓜果菜蔬就不去计较了。
“春天里,是一整天都能听到鸟鸣的。只是以清晨和傍晚居多。”为什么呢?
“早早起来,亮亮嗓子,再呼朋引伴地,扑愣愣寻觅虫儿去了,新的一天,信心满满,不正是要高高兴兴地多叫几声?暮色中,携儿带女,亲亲热热地回巢,还不得交流交流一天的收获,说一声辛苦,道一声晚安?至于其它时间嘛,捉到虫子了,看到伙伴了,闻到花香了,或是肚子饿了,找不到爹妈了,遇到危险了,就用叫声传达心情,或喜悦,或陶醉,或烦恼,或焦急。”
这一段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为什么鸣叫写得入情入理,简直是将鸟儿们的心里和行为习惯摸透了,作者真可谓鸟儿们的知音哪。
“听鸟,一颗心总不安宁,也跟着喜悦,陶醉,烦恼,焦急。”
呵呵,几乎到了忘我的境界,一颗心全让鸟儿们给虏去了。
直到“夜色沉沉”,听鸟者端坐书桌前,聆听窗外传来的细碎的鸟声,连翻书都“轻手轻脚”,“心跳都和鸟鸣的节奏一致。”用读书和听鸟来将这个“溢满花香的春夜”延长。
哎呀,真是美爆了!感到作者简直是为美而生的呢。
2017年10月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