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究布施,僧人称乎红尘凡夫为施主,估计就是布施者的意思了。
布:有广泛或发散的意思,比如遍布、分布。施:给予的意思,如施恩于人。
合起来就是广泛发散地给予。给予什么?钱财和文化知识,一个是物质层面,另一个是精神思想层面。佛教称之为财布施与法布施。当然这里的文化知识专指佛法。
往通俗简单了说,我们要把我们的钱财和佛法知识赠送(传播)给别人;把自已的钱财佛法散发、散播出去。
都说赚钱不易,学点知识更难,知识也是讲产权的,凭什么要赠送散播出去?换一个问法:这财、法布施有啥好处不?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经》)
先且不管这个"不住相"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很明白地理解到:布施是有好处的,布施的好处就是福德!
那么问题又来了,福德是什么?
家乡有一小寺院,在药师殿中挂一幅对联,上联是:为善不昌,祖上有恶,恶尽则昌;下联是:为恶不罚,祖上有德,德尽则罚。
说简单了,就是善恶有报。而佛说的布施,就是善,大善,由以法布施为最。所以布施的福德就是善报,善报就是能发达昌盛,甚至能免于作恶的惩罚。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金刚经》)
当然,佛说六道轮回。佛教的善恶有报,是指同一个人在六道轮回中受业力影响,逃脱不得善恶报应。也就是说个人的善恶因果,只会作用于后来的同一个人,这一世不报,还有来世。
而家乡小佛寺里的对联,明显是了受中国儒教的侵染。祖上有昌,祖上有恶,在这里善恶报应已经可以荫及子孙了。显然与佛教教义不符,倒是与儒家讲家庭论先祖的理义相合。
但是,如果说布施的福德仅仅是所谓的善报;或是说这里的善报仅仅是有昌和不罚。那还是有很多疑意在里面的。
第一是为什么法布施要胜于财布施?当然说传播知识比赠人钱财对人更有用,善更大,也能说通,但不能尽信服于人。
第二是为什么要广泛散播?做慈善还有个定向捐赠,那么这个钱和知识传赠给最需要的人不是更好吗,不会善果更大,善报更深?
第三是,布施方自然是收获了善果,那么对受施者有什么影响,也会有善恶报应吗?如果有,是怎么个有法?如果没有,那么两人相互"布施",不是既得善业,又不损失钱财?
第四是,这个布施与善报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布施怎么就会有了善报。当然,从业力、从十二因缘、从六道轮回自然能说出好多理论来。但我换个直接点的问法:从布施到善报,是通过神力,还是自然规律?
第五是,如果仅仅是为了今后或是来世的善报,还不如当初不把钱财布施出去自己享用来得直接,佛不是说活在当下吗?当然如果用中国人的家庭教加小聪明来解释:或为了家庭子女得善果报;或是捐100,将来能得1000报、平安报、官运报等等做小生意的说法。我也无话可说。
第六,是否还有另外的福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