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仪同三司城阳郡开国公萧吉撰
第三明數就此分爲五段
一者起大衍論易動靜數
原文:
第一起大衍論易動靜數
凡萬物之始,莫不始於無,而後有。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序,四序,生之所生也,有萬物滋繁,然後萬物生成也。皆由陰陽二氣,鼓舞陶鑄,互相交感,故孤陽不能獨生,單陰不能獨成,必須配合以鑪冶,爾乃萬物化通。是則天有其象,精氣下流,地道含化,以資形始,陰陽消長,生殺用成,明其道難明,非數不可究。
故因數以辨之。數之顯理,猶筌蹄之取魚兔。陽順唱始,陰佐其終,窮奇偶之數,備相成之道,極變化之源者,詳於蓍策之數也。
七八爲靜,九六爲動。
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氣息也,明陽道之舒,以象君德,唱始不休,無所屈後,去極一等,而猶進之,故九動也。
陰動而退,變八之六,象氣消也,以明臣法有所屈後,唱和而已,蕝雾近君,則靖息以聽命,必須退讓,以明其義,故八靜也。
现代语境:
第一起大衍論易動靜數
凡万物之始,都是从“无”开始的,而后才出现“有”。所以说,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九柏注:关于“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八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一说为不变与变。但通常都是指阴阳。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阴阳也是天地出分之时,清气向上为天。浊气向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两仪生四序(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四季生之所生,万物滋生繁衍,然后天下万物生成。万物形成都是由阴阳二气鼓舞融合(注:陶鑄为造就、培育、融合等意思,《隋书•高祖纪上》说:五气陶铸,万物流形),阴阳二气互相交感,所以孤阳不能独自生出来,单阴不能独自成就,阴阳配合以冶炼,乃是通晓自然万物变化的妙道,是则天会出现其现象,精气往下流,土地接纳包容含化,借以万物开始形成,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从而形成生长之气与肃杀之气来成就万物。要明白其规律是很难明了的,非数不可以探究其理。
所以,用数来明辨其规律。数的原理,就如用筌和蹄来捕获鱼和兔一样。(注:筌:捕鱼的竹器,竹子编织而成,入口有逆向钩刺,鱼入内不能出。蹄,兔网,捕兔的工具,《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阳气顺应其规律而倡始,万物孳生,阴气辅佐阳气致使万物的终结,穷尽奇偶之数,具备阴阳相互成就万物的规律,是所有变化的本源,详见于蓍草占卜中的数。
七八为静,九六为动
阳气动而进(阳气动则向上运行),从七开始向九运行,象征着阳气向上增长,从七到九,象征着阳气孳生舒张变化的规律,以此象征君王的品德,时刻保持领先,从来不屈于人后,七为阳数,距离阳气最高点九还差一个等级,仍然还要向上进取,所以说九为动。
阴气动而退(阴气动则往下运行),从八开始向六运行,象征着阴气消退,就如臣属的法则有所屈后,与君王呼应配合,蕝雾近君为按尊卑之别位于君王身边(《国语·晋语八》: 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卑守燎,故不与盟。《说文解字·草部》: 蕝:朝会束茅表位曰蕝。《通典》: 春秋传曰“置茅蕝”。 《广韵·蕝》: 蕝:束茅表位。),屏息凝神以随时听从君王命令,必须退让,以明确其应遵守的道义,所以说八为静。
九柏于湖南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