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南三里小学听了一节数学阅读的公开课,是一年级的数学绘本课。学生读绘本,学习认识钟表,并画钟表记录绘本里的时间点及其发生的相应的故事。内容丰富,用时45分钟,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
中间出现一个小插曲,一个小组的4个孩子,因为话筒的保持权而发生争执,老师没有发现,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该小组大概近20分钟,注意力都在话筒上,没有再参与到老师的课堂。
当时引发我的思考,问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老师课前对安排不到位,还是学生天性使然,或是课堂时间过长,孩子有效注意力不够?
今天,读了日本教育学博士佐藤学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找到一些解释。
佐藤学倡导建立学生的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建立互学关系,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把学生卷入学习中来。同时也提到1--2年级不适合合作学习。原因是低年级阶段学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对同学学习漠不关心,要求他们在没有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去关照他人、回应他人,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学生人数达到25人以上时,更不具备有效发挥小组学习作用的条件。
那么是不是,这种情况就不能进行小组学习了呢?
佐藤学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让所有儿童和教师一同参与。建立老师与每一位学生的稳定的关联,这时的合作学习应当是以教师同每一个儿童之间放射性般的建立沟通关系。具体操作,拆除讲台,走入每一个学生。排座采用“低年级排排坐型”,座位呈扇形围绕老师,也让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交流看清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学会倾听伙伴的发言,会通每一个伙伴的不同见解。
佐藤学教授还认为,应该给低年级儿童一个安静课堂,进展适合孩子的课堂。应该看到宁静的教室里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孩子慢慢会成为老师的样子。
看着挺有道理,有时间了一定会实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