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和英
匆忙跟进学校的读书群,匆忙打开先生的文集,找到《生活教育的创立与成长》一文,浏览完感觉懵懵懂懂,大致明了是先生回顾“生活教育思想”的产生过程。“民国七年在南京高等师范演讲”是第一次发现,“民国八年是生活教育思想上的萌芽”,“民国十五年,有五六个教师下了决心,丢掉了传统教育下乡去”,“民国十六年三月十五日在南京的一角,才出现生活教育的具体机构——晓庄师范,也就是生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开始的一天。
合上书,感觉还是稀里糊涂的。于是又拿出书来翻看附录《陶行知生平年表》。思想脉络才开始逐渐清晰。越来越肃然生敬。
民国七年,1918年。先生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相互关系”率先提出。民国十六年,1927年。先生回忆创办晓庄师范的艰苦,他们是在“一个小小的房子,住五个人,还有第六个是一匹老牛,它却占了一半多地方”来筹备开学,第二天也在这个屋里欢迎江苏教育厅厅长,而去布置会场后,居然是“以劳苦功高的老牛陪他”。这对应的是第一段晓庄师范之成长。
生平中记载,1927年中旬,决定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改小庄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与文中第二段阳光下诗意的生活相对应。“没有房子而开学校,这是首创。我们以青天为顶,地球为地,日光照着工作,月光下休息和唱歌,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晓庄师范的学生是“跟农民生活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学生和农民熟悉交流后,学生重新发现自己也有一双手,农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头脑。”“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论和实践结合。
1930年,蒋介石密令停办晓庄学校。学校被国民党武装军警强行解散封,“封条没处贴,贴在黑板上”。很多学生先后雨花台英勇就义。蒋介石以国民政府的名义通缉陶行知。先生隐居苏州,辗转日本避难。尽管血雨腥风,困难如此,先生还是始终保持着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1932年,南京佘儿岗儿童自动学校成立,农民做校董,古庙做教室。陶行知写诗祝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普及教育生活教育实践。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应第三段普及教育的小先锋。
1936年,成立国难教育社。开展国难教育运动。对应文章第四段。运用生活教育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普及民主教育。同年十一月,“七君子之狱”事件,先生再次遭通缉。
翻看先生的生平年表,再看文章。感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立与成长,肃然起敬,才深悟为什么先生被称为“万世师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思想和观点是先生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读,思考。先生的革命精神、献身精神、求真精神、创造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