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精神分析,心理疾病可以分为三大类:
精神病:最严重的精神疾病,典型症状有幻觉、妄想、怪异行为和怪异想法。从“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的角度,精神病是活在最原始的一元世界中,他们严重缺乏“别人独立存在”的这个感觉,而把自己的内部想象当成别人的外部现实来对待,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无法和别人建立起关系。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是三岁前的养育问题,他们被认为是一岁到三岁间未能得到很好的呵护,他们的人格,也就是自我还没完整形成,因此他们的病情仍相当严重而不容易治愈。人格障碍患者的世界,是介于一元世界和二元世界中,他们明确意识到,别人是独立存在的,但他们还没有对别人产生情感。
神经症:这是最轻级别的心理疾病。神经症患者的世界是介于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中,他们意识到我和你是好的,但我爱你的时候,我担心会对第三个人产生伤害。这一类的患者会主动寻求治疗。
我们要放下一种认识:并非心理虚弱的人才去找心理医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人都是能承认自己有问题的,这是心理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表现。
自我=关系+动力
一个人的自我,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关系,另一方面是动力。
所谓“关系”,就是我和你;所谓“动力”,就是我和你之间的能量表达。人性的动力有三个:自恋、性和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心理健康就是“自信+热情”
当活力能够滋养自体时,就是自信;当活力能够滋养客体时,就是热情。
科胡特认为一个人如何感知自体和客体,是有四个水准的。
最好的水准,是自信和热情,也就是活力能滋养自体,也能滋养客体,或者说,善意的能量可以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
排在第二的是夸大性自体与理想化客体。也就是把自体和客体的好都夸大了
夸大性自体,就是一个人把自体的厉害之处严重夸大了,这种夸大感投射到客体身上,就变成了理想化客体。
排在第三位的是疑病症和可怕的 “ 神 ” 。觉得自体虚弱,认为客体是敌意为主
疑病症就是总是怀疑自己有病,其核心,是觉得自体太虚弱,他们还没有真正形成心理意义上的自体,而是将生理意义上的身体视为自体,所以,一旦感觉到虚弱就怀疑自己身体有病,还觉得这一点小病就可能要自己命。
疑病症是怀疑自体虚弱,与此对应的,是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神一般的力量,“神”非常苛刻严厉,如果自己做不好,就会攻击自己。这样就可以理解疑病症动不动就担心自己会死掉了,因为有一个苛刻的、动不动就会攻击自己的可怕的“神”。
刚刚讲到的两个层级,一个是自信和热情,另一个是夸大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这两个层级中,自体和客体之间的动力还是善意为主的。而到了疑病症和可怕的“神”这个层级,自体和客体之间的动力就变成敌意为主了。
不过,疑病症患者,因为自己虚弱,还是想到“神”那里寻求安慰的。这个可怕的“神”,如果你达到了某些苛刻的条件,也会给你一些奖励的,所以自体和客体之间,还是有少数一些善意的。
最糟糕的层级是自恋妄想和被迫害妄想。认为自体到了神的级别,认为客体是坏的,并且无所不能。
自恋妄想,就是觉得自己是“神”。被迫害妄想,也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生活中一切不幸,都是一个人或一个势力构建了一个体系迫害自己所致。轻度的被迫害感,很多人可能都有,而被迫害妄想的关键是有了一个迫害的体系。一旦一个人有了被迫害妄想,治疗他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他认为,在他之外的整个世界都是坏的、有恶意的,治疗师也不例外。
所谓健康,就是好的、善意的动力或能量,能在自体和客体间流动,并且这时自体和客体都被觉知为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所谓病态,就是坏的、恶意的动力或能量,在自体和客体间表达,这时的自体和客体也被觉知为坏的、恶意的。
每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个能量球。当能量球表达一个动力时,如果被客体接住并回馈说这个能量是好的、他喜欢,那么这份中性的能量,就变成了好的能量,如热情和创造力,可统称生命力,也就是正能量;如果能量没有被客体接住,被拒绝或被忽视,这份中性的能量,就变成黑色能量,如愤怒、恨和毁灭欲,可统称破坏力,也就是负能量。
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回事,区别仅仅是,正能量是被允许、被看见的,而负能量或黑色能量,是不被允许不被看见的。黑色能量有两种表达途径:继续向外指向客体,这是攻击性;不能攻击客体,转而攻击自己,抑郁症就是攻击性指向自己。而当黑色能量能在自体和客体之间流动时,就可以被转化了,转化成生命力。所以,能量被看见后,一切能量都可以转化成好的。这就是关系的意义所在。
当你和另外一个生命之间建立了充分的链接后,你们作为两个能量球,就都被全然照亮了。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这种照亮,或者说被全然看见,在“我”和“你”这整个外部世界的二元关系中发生,由此进入一元关系。
当能在关系中自由表达攻击性,而关系又没有被破坏时,那实在太美妙了。别那么害怕攻击性,当你学会人性化地表达时,你就会发现,它就是生命。
我们每个人展现攻击性时,都应该有一个前提:没有主动伤害别人,至少,是对方允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