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临床家》胡稀恕这本书里面我们能读到这么一段文字:“刚跟随胡老学习,常感到其治病用药新奇。一天,遇到一位久治不愈的哮喘患者,处方中既无补肾纳气的白果、五味子、肉桂、山萸肉、熟地黄,亦无宣肺定喘的杏仁、麻黄,而用了大柴胡汤加味,因而问之:治喘为何不用麻黄?胡老答日:因无麻黄证。”
这句话说得特别简单,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医生首先会想到对于一个久治不愈的哮喘患者会想到用补肾纳气的白果,五味子,肉桂之类的药呢?为什么会想到要用宣肺定喘的杏仁,麻黄呢?这就是我们的固有认识。
这种固有认识能帮助我们临床或者说在临床上能帮助我们取得疗效,或者是提高疗效。但是,当我们走到一定程度,这种固有认识又束缚着我们,让我们打开思路,继续往前发展。这种固有认识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利和弊是存在的。
而作为一个医生来说,如何能打破自己的固有认识,开拓思路,继续往前发展。能做到这一点的确实很难。并且,我们越往前走,这一步越难。
我们中医在临床上,始终在强调总结经验。这个总结经验的好处在于我们能形成自己特有的一部分东西,并且有益去重复我们的经验。而不好的地方在于,他的弊主要在于总结经验越多,束缚你的条条框框越多。如我们在临床上某一个方子用的时间很长,觉得这个方子在某一个专科里面治某一个病,效果特别的好。于是我们会把这个方剂总结起来,并固定下来,然后用这个方剂加减,我们就去观察疗效。这样做,对临床是有益的,但是,对个人发展是无益的,它会把的思路束缚住,再也走不动了。
我们从麻黄剂治喘,治咳要跳到柴胡剂治喘,治咳很不容易。我们前面说了,小青龙汤治咳嗽,陈修园说,恨不得别人治的咳嗽治不好的时候被你碰到了,你都用小柴胡汤来治。三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好了。而今天我们又说治咳嗽,不论冬夏,不论深浅,我们用小青龙汤一治,病好了,这都属于经验。而这个经验都会束缚住得出这个经验的本人来。
临床上每一位医家都有他成功的地方,都有被束缚着的地方。
方以治症,药当治证,小青龙汤的临床加减,也当以证为依准,张仲景仅仅是给我们举例而已,理论上讲,每一位临床医生都明白这些道理,方是治症的,只是在处方用药时,部分医生难免会被习惯性思维和习惯性用药所影响,甚至于受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