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妈妈在医院工作,因抗疫不能回家,父子俩在家不会做饭,依靠邻居每天的投喂维持生活。
小区防疫志愿者群里也爆出:有人每天下单矿泉水,因为家里没烧水壶,甚至没锅。
经常看到新闻:某大学生因缺乏自理能力被劝退;某大学生抑郁了,因为之前有父母督促学习,上大学离开父母后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不会放手的父母,终究培养不出独立的孩子,养育出的孩子也终将被社会淘汰。
上文中的谷爱凌之所以敢于选择挑战自己,是因为妈妈无条件地接纳她的不完美,尊重她内心的想法。
何不像谷妈妈那样,做个尊重孩子想法、支持孩子决定的父母,孩子也会从我们这里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自我完美。
舒婷《赠别》里有句话:
要是不敢承担欢愉和悲痛,灵魂还有什么意义,人生还叫什么人生。
父母的适当放手,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立,在能力承受范围内,让孩子自主选择,鼓励孩子勇于承担起自己边界范围内的责任,才能立足社会。
建立边界感,是父母的必修课。
回想起我们儿时学自行车的情景,自己在车前把握方向,父母在车后控制车速以防人车摔倒。
父母都会说:“我一直扶着呢,你把控方向就行。”待孩子成功骑出去很远,父母竖起大拇指说:“孩子,你可以自己骑了,其实我早就松手了。”
孩子听了,信心百倍,勇敢骑上车,而父母在后面悄悄保护着,适当的时候真的放手了。
一句“都是为了你好”就像紧箍咒,限制了孩子敢于探索的思维与言行,替孩子做选择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的试错机会。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守好自己的边界,不断鼓励孩子独立自主,直到有一天孩子可以脱离父母直面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