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就很激动,因为“模仿”二字。作为没赶上素质教育,遨游在题海战术的一代人,缺乏创思思维和形象力,是我们自我否定的“硬伤”之一。每年的九十月份数着诺贝尔奖被其他国家的有才之士收入囊中,也总是我们心中说不出了的怅惋。茶余饭后,我们总是会谈论到一些关于创新与想象力的内容,我们总是在感慨,却也全然没有自我突破的头绪。
对井上达彦先生的《深度模仿》这本书的阅读,帮助我捋顺了思陆,回答了萦绕在我心头十年之久的问题。原来“模仿是创造之母,是创新的灵感之源。”我们知道,除了在极特殊情况下,极少数天才能够做到无中生有的创新性行为外,大部分的发展都是由模仿来的,也就是说,“模仿”两个字,竖向发展,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传承”二字。本书中的模仿,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对商业模式的模仿进行了分析,分别阐述了模仿的本质,模仿的对象,模仿的方法等等。有理论还有案例,井上达彦先生搜集了全面的案例分析了日本多个行业的龙头代表的前期模仿方式和后期因模仿而自发出的别人无法超越的创新性。
咱们先来说说模仿的四种形式,分别是对外的正向模仿和反向模仿,对内的正向模仿和反向模仿。《深度模仿》对这四种方式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案例解读。对外的正向模仿,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模仿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模仿。我们选择的模仿对象一定会是口碑和业绩双丰收的,所以这样的正向模仿,能够为我们直接带来收益和利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简单的模仿也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那就是模仿者与被模仿者之间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些业绩不好或者是和我们的追求目标大相径庭的对象,也是可以被拿过来学习的。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他们失败的经验引以为戒,还可以从他们的经营模式的反面寻求自己的突破口。比如说,格莱珉银行就是站在了传统银行的反面,开始的经营模式。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默罕默德s尤努斯原本是一位大学的老师,当他很偶然的一次机会遇到看学校附近村落中的贫穷的女人们的时候,萌生了借贷给贫困家庭女性的想法,这就站在了只有富人才能贷款的传统银行的反面。哪些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手中没有钱,也没有人替她们担保,还款能力也不稳定,但是默罕默德s尤努斯依旧希望为她们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所以便自己开办了一个银行,也想出了分期还款的方法。
对内的正向模仿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工作的团队或者是身边的伙伴有业绩非常突出的,就可以成为我们模仿的对象,对内的反向模仿,便是从自我否定之中寻求力量的方法。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谈谈模仿中的创造性,现今社会的工作强度,让咖啡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就从广为人知的星巴克开始说起,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星巴克已经在全球五十个国家,开设了一万七千家分店了。然而起初的星巴克却全然不是这个样子,星巴克最初只是美国西雅图卖咖啡豆的小店,星巴克咖啡的创始人舒尔茨,由于感染了咖啡的魅力,便舍弃了自己的高管职位,成为了星巴克的一员。一次偶然的机会,舒尔茨到米兰参加一个展览会,结果舒尔茨被意大利的咖啡文化给感动了,回到美国之后,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滋长起来。舒尔茨坚持要顾客们就在咖啡店中感受到咖啡的美好。但是他的这一想法与星巴克起初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舒尔茨就此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咖啡店。舒尔茨把意大利咖啡店的样子原样搬到了美国,放着歌剧,没有椅子,意大利语的菜单……这让对咖啡好奇的客户们并不买账,舒尔茨很快就将这一切美国化了,英语的菜单,舒适的桌椅,优美舒缓的音乐……能够享受咖啡的咖啡店越来越受欢迎。历史证明了舒尔茨的正确,不久,星巴克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很快就被拍卖了,买下它的人,正是舒尔茨。美国化了的星巴克是舒尔茨在模仿意大利式咖啡店后的创新。
所以,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并不是凭空而出的,受欢迎的,接受度高的创新,一定都是从实际情况发展而得的。然而真正的天才,是那些能够从那些看似无关的事物中,寻找到灵感的。
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