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天三顿,基本都是玉米糁粥(北方叫玉米糊)。只有敬亡人或者过节、来客人的时候才有饭吃,还不是全米饭,多数时候是在玉米籼饭边上插点儿米。一锅两饭,怎么煮?先把米放锅里煮开了,捞出来,再下玉米籼子,等籼子饭开始收水了,拨开一角,把半熟的米饭倒进去。等到煮熟了,黄的就是籼饭,白的就是米饭。
米粥也是难得吃到的。有一年老头子胃溃疡,严重的时候,医生说最好少吃糁粥。不知道哪里来的米,晚饭时闻到无根机的火油香,还有米粥特有的香气,这才知道老头子开了小灶。糁粥戳人,味道寡淡,自然米粥好,我就吵着要吃米粥。总共就碗把粥,老头搲了几口都给了我。吃完还不算,用食指在碗内刮一圈,再往嘴里一嗦,觉得滋滋有味,意犹未尽。家里煮米粥的时候,锅底铲干净了,刮到碗里,还有把靠锅沿那层又薄又干的巴子给铲下来吃掉。我有个堂兄,有一次家中来客吃米粥,多压了两碗,吃得抻住了,难以呼吸,不能开口说话,据说差点死过去。
天天玉米糁粥,有时早上上学,跑得快,肚子里哐拎啷响的,经过邻居家门口,被邻居看到,就说“你早上吃的糁粥噶”,嗯哪,都被他听到了![捂脸]这个表情,大概就是那时的心情吧。
粥都如此,就别提菜了。有老咸菜、萝卜干、腌瓜子就着吃,就不错了。如果能有青菜煸豆腐渣,简直就是美食。过去过年人家都要做点儿百叶豆腐的,豆腐渣就成很好的粥菜。那时常常见到人家廊檐下晒着渣团子。读初中时寄宿,有同学带黄豆米炒萝卜干,装在麦乳精罐子里,一到饭点儿,大家都凑过去,想弄一筷子。我偶尔也带过,当同学们拢过来时,总是大方地让他们搲,因为这时候我才觉得有点自豪感——咱也是带得起“好菜”的人,即使瞬间分光,也不觉得心痛。
今天给学生讲《喜看稻菽千重浪》,想起苦涩的年代,不觉离开课题,讲起自己以前缺衣少食的生活。无非是感慨,无非是想告诉学生要珍惜当下幸福的生活。由此想到现在食堂里的浪费。每顿午餐,可以拿四菜一汤,我一般三菜一汤,有时两菜一汤。有人问我怎么少拿一个,我说吃不掉,倒了浪费。我常常看到有人拿菜时不犹豫,倒菜时很轻松。如果是我部门的,或者是我以前部门的,我只要见到他们餐盘里饭菜有剩,一定会指着他的餐盘说:“你看你,又浪费了!”你可以免费吃,但你没有权利免费倒啊!当然,他们也不嫌我多嘴,知道我就这德性。
粮食,还是要珍惜的。现在年轻人没有过过苦日子,不知物资匮乏年代的艰辛。我们的主粮可能还不能完全靠我们的土地实现自给,国家每年还要花大量的外汇进口大豆。粮食,还是要珍惜的,谁知道将来会不会出现灾荒或是兵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