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章书的时候,我想起了人类早期的教育形态:对话影响,简单直接,基于生活。
人类最早的教育,就是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经历了生活的人,通过闲散谈话聊天把对生活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下一代。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专业化。闲散的谈话已经无法满足教育年轻人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把年轻人召集在一起,请经验丰富的人为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
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纲(征求意见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学生的亲身实践能够“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新入学的代表、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称为“体知(experiencial, embody-knowing”。他认为没有‘’体知‘’就不可能有“悟”。
派纳说:“课程不再是一个事物,也不仅是一个过程。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私人的意义,一种公共的希望。”
多尔(W.Doll)认为,综合课程形态是在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
张启泉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教学弥合了学生个体与教学的断裂,也弥合了学生个体智力与人格发展的断裂。他认为这种教学范式的转型意味着教学成为一种生活,一种以精神交流和意义创生为主要目的的人的生活;意味着教学消除师生作为“知识权威”与“无知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建立起师生之间以对话作为特征的生命和情感的沟通;意味着教师摆脱“专业个人主义”的桎梏,建立协调、沟通与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意味着知识不再作为永恒的真理接受膜拜,而是作为探究的资本和创生意义的材料接受质疑和拷问。
他还认为,学习作为建构新知识的活动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历程。由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逐渐改变原有的认知学习,成为手_心_脑、实践_感知_思考以及身体_心理_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holistic learning”和“全人活动”(whole personal activities)。整体学习又称为深度学习,因为它影响到学生的整个生命,并以深刻的方式改变着他们超越智力之外的东西。
张老师还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创造性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建立各种联系,从而走出封闭的个体学习行为,迈向个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深刻和完善彼此的见解,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学会合作与交流的社会主体,使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
虽然我们在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和实施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依然认为深度学习最符合认知规律和心智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以身体、从身体、在身体上。以生活、从生活、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