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引导、重视启发,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一、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中学文言文篇目的数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来越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由于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词语、典故,学生不熟悉,表达方式与白话文也有较大差异,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如果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不厌其烦,大包大揽、详之又详地“灌”,除会增添学生的厌倦情绪外,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能力被你的“满堂灌”,灌走了。
其实,任何一篇课文,总有个困难与容易、重点与一般的区分,只要我们讲课时,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引导得法,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如我们最近在学习的《孟子三章》 中有大量通假字,如“亲戚畔之”的“畔”、“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等,再有就是大量的此类活用,如“苦”、“劳”、“饿”等均匀使动用法,还有古今异义等,都需要学生借助书下注释,结合新旧知识进行学习。
不同的年级,重点不同, 抓住重点,带动学生,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学生学得灵活,学生的自读能力也就逐渐提高了。
二、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一全面的认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生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具体做法也不求一致。或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或在一个学段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初中文言教材,文言知识很丰富,词性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式等等。有些知识容易掌握,有些知识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然后把它归类,从中认识它的规律性,才能掌握。教师要多举例句,让学生能说出各句中知识点和它的意思。反复训练,让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特点后,以后遇到这类情况,就有判断的依据了。
通过引导,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而且对课外自读课文的知识归类方法也掌握了。
三 、抓背诵,抓识记促能力培养
学生既要识记课文内容,还要记住分析的要点,特别是重点课文的课下注释学生若能记住,就更好了。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每个课文的重点虚词、一词多义、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归纳整理,进行比较记忆。这样一定能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答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