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唯一的运动是跑步。
如果能时光倒流,我希望自己更早认识到,跑步并不是一项本能,并不是众营销号挂在嘴边的“天生就会跑”,而是一项技术。
正因为对跑步技术的轻视,我经历了两次伤病。
第一次是胫骨前肌发炎,跑步一公里以上小腿前部就会产生痛感,后来发展为走路都会痛。不得已只能去寻医,做了一个月理疗,休息了一个月才渐渐好起来。说起来很可笑,这次受伤起因恰恰是我尝试了一种网传的安全跑姿。这涉及到跑步训练者最爱讨论的一个话题:用脚掌哪个部位着地?后面再来说。
第二次受伤部位是最常见的膝盖(终于)。那一次,我跑了更远距离,用了更快速度,完赛后没过多久右膝盖就出现了肿胀感。此后,只要一开始跑步膝盖就会痛,我不甘心,买了各种保护膝盖的装备,但在真正的伤病面前,这些小玩意儿完全不会起任何作用,最后只能再休息,做理疗。甚至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再跑过二十公里以上的赛程。只要不受伤,比一切都强。
这只能算两次轻伤。我一位同事,也是跑步爱好者,比我跑得更远更快,去年彻底停跑,开始几个月的治疗休息。他的膝关节伤病已经严重到影响走路,在静止状态下也会疼痛发作。在我的跑步圈里,有些人已经受伤退出活动,有些人则长期处在隐患中,跑在伤病的边缘。
跑步真是很危险的运动么?我想不是的。我们的固有观念是跑步不需要学习,天生就会,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你可以想想人体的构造,膝关节和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常常超过了人体的重量,不说跑步了,就说日常的步行、跳跃、上下阶梯对它们也是非常大的考验。以我的两次伤病为例,都涉及到不正确的跑姿,错误的跑步姿势让这两个关节更加不堪重负。有一次我在华西体育场跑道上散步,观察每个跑步者的姿势,可能大部分都是错的。回到刚才的问题,用脚掌哪个部位着地?正确答案是:脚掌中部。但不要刻意用脚掌中部踏在地上,而是脚后跟先落地,并不承受力量,迅速过度到脚掌中部触地。
另一个对跑步的轻视,是跑步变成了“减肥”的代名词,它不再是一项运动,更不存在一个叫跑步技术的概念。问题是,真的出去跑几圈就会瘦么?而且一定要跑40分钟以上?起码从我实际体重变化来看,答案是否定的。今年大部分训练日我都只跑了30分钟,却带来了体重最大幅度的下降。
这个话题下次可以专门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