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很多优秀的女性让我们肃然起敬。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屡立战功;王亚平,二登神舟,逐梦蓝天,为我们的航天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桂梅,燃灯校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创办女子高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这样的女性比比皆是,她们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女性的平凡但不平庸。
最近,读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提起敦煌,也许在你耳畔会响起那古老悠扬的驼铃声,也许在你的眼前会呈现出柔美的曼舞飞天,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出现的却是一位伟大的女性——樊锦诗。
她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却更是伟大的一生,守护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正如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写道: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也是樊院长对文物保护所做贡献的真实写照。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祖籍浙江杭州,生于北平,很小的时候,跟着父母去了上海。因为和姐姐是双生子,小时候体弱,得过小儿麻痹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小孩子患上这种病,很难逃脱瘫痪甚至死亡的命运。没成想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最后奇迹般地痊愈了。学生时代虽几经辗转,学业却没落下。考上了北京大学,读了历史系。
她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身体虽然瘦弱,但是阻挡不了追求知识的步伐。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从上海这座大都市走到了北京,又从北京走到了大西北,走到了那么远的敦煌,走过荒漠和戈壁,走过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的道路,这一走就是五十多年。
在敦煌,她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这就是“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在她的身后,还有一直默默支持她的丈夫——彭金章。刚结婚的时候,她在敦煌工作,丈夫在武汉工作,一直跟丈夫两地分居。有了孩子之后,考虑过放弃在敦煌的工作,来到丈夫身边,一家人团圆。但是,没有如愿。她,放不下敦煌。
两人各自忙于工作,孩子寄养在姐姐家。就这样,一家人分散各地。为了守护敦煌莫高窟,这种分隔两地的日子,持续了十九年。最后是丈夫妥协了,放弃了自己在武汉的工作,来到敦煌,来到大西北,来到这个艰苦而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两人终于能够陪伴彼此了。夫妻二人在莫高窟的考古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想退休之后,和丈夫一起好好享受生活,可没曾想,还未退休 ,丈夫却身患胰腺癌,离她而去。痛苦过后,她所做的依然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她把自己,献给了敦煌,献给了她热爱的文物保护工作。
她选择了敦煌和莫高窟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属,敦煌和莫高窟选择了樊锦诗向世人诉说它的沧桑、寂寞、瑰丽和永恒。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有在敦煌,我的心才能安下来,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它值得。
如今,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游客游玩敦煌的必去之地。游客可以先通过观看数字电影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这举世瞩目的数字电影就出自这位传奇女性的高瞻远瞩。是她,让莫高窟活了起来。是她,让莫高窟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是她,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眼里有星辰,心中有光亮,普通人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光亮。樊锦诗她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