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此文乃原创但并非首发,首发于“豫兰剑客新浪博客”)
唐刘禹锡的《乌衣巷》大家一定都能够耳熟能详: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朱雀桥边。“乌衣巷”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两大家族,以及其他豪门大族都居住在乌衣巷,时以“乌衣巷”代表豪门,称其子弟为乌衣郎。“王谢”指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世说新语》中“旧时王谢”的“谢”写得最多的就是谢安了。
一个历史上能留下一笔的人物,必然小时候就异于常人,谢安就是。
谢安年少时即有悲悯之心。谢安的哥哥谢奕(东晋著名军事家谢玄的父亲)做剡令的时候,有一个老翁违反了法令,谢奕让他喝高度酒来惩罚他,以至于喝醉了还不罢休。谢安当时只有七岁,穿着青布衣服,坐在谢奕的身边,看不过去了,于是提议道:“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能够对他这样呢?”谢奕的脸色立刻缓和下来,对谢安说:“阿弟,你要放他走吗?”于是放了那个老翁。
谢安的悲悯之心是一贯的,不随年龄的增大改变。可以说,他是一个不被世俗污染的人。他辅助朝政的时候,兵丁与仆役逃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大都躲在秦淮河南岸下游的船只里。手下人请求谢安参与搜捕这些人,谢安不答应,对搜捕者说:“如果不能容纳、安置这些人,又怎么能算是京都呢?”因为当时豪强并起,中原战乱频发,流离失所的百姓非常多,谢安认为不宜扰民,不能对他们过于苛刻,应该施行仁政。
谢氏一门在当时是妥妥的贵族,颇受人艳羡。《世说新语·方正》中有“韩康伯叹谢门富贵”的典故:韩康伯生病的时候,柱着拐杖在庭院前散步,看见谢氏一门都享受富贵,车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发出轰轰隆隆的响声,于是叹道:“这与王莽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何谓贵族?一般认为,能够跻身贵族行列的人,得具备三个条件: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和个人修养好。通俗来讲,就是有权有钱有教养,光有权有钱但缺乏教养,以为自己属于贵族,那是自欺欺人。第三个条件太重要了,而教养好,是因为所受教育好。谢安一族就是三者都具备的。
谢安对教育非常重视,谢安教育子女注重"身教”。《世说新语》中有“谢安教儿”的典故:谢安的夫人教育儿子,有一天忽然问谢安:“怎么从来不见你教育儿子呢?”谢安回答:“我经常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教导儿子。”也就是说,谢安常常规范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言行对儿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谢安不独重视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也很希望侄子们成人成才。有一天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一心想将他们培养得十分优秀?”众子侄很久没有人回答出来,他的其中一个侄子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这样好的芳草和佳木,人们总想让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回答得多么巧妙!这件事情表现了谢安对子侄们教育的重视。此故事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玄,东晋大将,曾带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谢玄小时候也跟其他的孩子一样,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挂着覆手。谢安害怕谢玄玩物丧志,非常担心,又怕伤了他的心,于是假装和他打赌,赢了他的香囊之类的东西,然后烧掉了。这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两点:一是谢安重视子侄的教育,希望他们将来有作为,成大事;二是表现了他教育有方。
谢安所以是谢安,当然更是因为自身能力强大。庾阐写了篇《扬都赋》,拿给庾亮看。庾亮因为庾阐与他同宗,大肆为其名价,说这篇文章简直可以与《二京赋》鼎足为三,与《三都赋》并列为四。于是很多人争着模仿,京城一时纸为之贵。谢安说:“不可以这样的,这是屋下架屋罢了,事事都只知道模仿,免不了内容贫乏,思想狭隘。”不得不说,谢安的文学观点在当时很超前,很有新意,直到现在也非常正确。我们写文章做事情,要求不尼古,有创新,谢安那个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
以上是品评别人,是文学理论,谢安自己在写作实践上怎么样呢?也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看得出来。晋帝司马昱死后,大臣们纷纷呈上为他确定谥号的奏章,最终定其谥号为简文帝。这个奏章是谢安写的。桓温看罢后,递给在座的诸位大臣说:“这是谢安的散碎的金子。”意思是:这是谢安的优美的短文佳作。小试牛刀,就在众人之上。而且只是“散碎的金子”,水之一滴,豹之一斑而已,可见谢安的文学才能。
此二典皆出自《世说新语·文学》。
谢安其实对功名并不感兴趣,曾经隐居会稽郡的东山,穿着平民的衣服,当时他的堂兄谢尚、哥哥谢奕、弟弟谢万都已经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一时齐集家门,引得很多人为之侧目。谢安的夫人刘氏开玩笑说:“大丈夫不就应该像这样建功立业吗?”谢安捏着鼻子回答道:“我恐怕也免不了罢。”(典出《世说新语·排调》)。
谢安毕竟是富贵人家出生,隐居东山的时候,经常与王羲之等人饮酒聚会,纵情山水,带着着歌女出游。简文帝说:谢安一定会出来做官,既然能够与人同乐,也就不得不与人同忧。
简文帝说的没错,谢安是一个很有担当的人。谢安在哥哥谢奕和谢据相继去世,弟弟谢万因为寿春之败被贬为平民,家道中落、朝中栋梁缺乏的时候,在朝廷的征召下才出来做官的。东山隐居的惬意生活是享受不到了,因为国家和家族都需要他这样做。“东山再起”的典故说的就是谢安。
谢安做官谨慎,为人有雅量,喜怒不形于色,遇事宠辱不惊,从容淡定,颇具名士风度。谢安做太傅的时候,与王文度(即王坦之)一块儿到郗超那里去,天色已晚还没能够谒见郗超,王文度便想离开,谢安对王文度说:“难道你就不能够为了保全性命忍耐一会儿吗?”时郗超颇受桓温重用,手中掌握着生杀大权,所以谢安才这么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坚率领八十七万大军大举南侵,欲灭东晋,军队驻扎在淮水和淝水之间。谢安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他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率军坚守淝水与苻坚作战,打得苻坚望风而逃。当时谢安正与宾客下围棋,一会儿谢玄派人送来淝水战事的消息,谢安看毕,面向棋局,默默无言。客问谢安前线战况,谢安回答道:“小孩子们大破敌兵。”说话时的神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两样
谢安在别人眼中是很洒脱的一个人,王献之就对着谢安这样评价他:“谢公您本来就很潇洒。”谢安是这样回答的:“我本来并不潇洒,不过您对我的评价最得我心,令我感到襟怀畅达。”
谢安也善于品评人物,他对竹林七贤都非常敬重,认为他们不分伯仲。有一次谢玄与众人一起谈论竹林七贤的优劣,谢安听了道:“前辈们从来不对竹林七贤进行褒贬。”
谢安这样称赞豫章太守谢琨:“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意思是,谢琨要是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拉着他们的手,和他们一起去竹林里游玩。谢琨听到了一定会很受用吧。
王献之曾经请教谢安,支道林与庾亮比,谁更厉害。谢安很不愿将两人进行比较,只好回答道:“祖先们从来没有这么比较过,庾公显然超过林公。”
王献之对谢安的评价很高,那么在谢安眼中,王献之又怎么样呢?王献之兄弟三人一起到到谢安家里去,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和王操之(王羲之第六字)尽说一些世俗的事情,王献之只是与谢安寒暄几句罢了。三人出去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三位贤人谁更优秀?”谢安回答:“最小的那个(即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最优秀。”客人问:“何以见得?”谢安说:“美善之人话很少,浮躁之人话很多。我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看看,谢安对王献之的印象也不错。
古人交友很审慎,因为人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交往的朋友中推断那个人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谢安朋友圈儿里的朋友们按道理应该个个强悍。长乐侯孙绰是《世说新语》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厉害的了。但是,有一天,孙绰与他的哥哥孙统一道儿在谢安家里留宿,谢安当时不在,二人言谈就有些空洞、杂乱。一个人再厉害,哪能私下里说话也都一本正经,咬文嚼字,字字珠玑呢?估计也没有想到会隔墙有耳。偏巧谢安的妻子刘夫人,刘惔(也很有名,后面将要写到此人)的妹妹,在隔壁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谢安第二天回来,问刘夫人:“昨日的客人怎么样呢?”刘夫人答道:“我死去的哥哥的门前没有这样的宾客。”谢安听了很惭愧。这孙绰兄弟真不给谢安长脸!
谢安也是凡人,中年心情不似少壮之时,有一次对王羲之说:“人到中年,容易为一些伤心的事情伤感,每当与朋友分别,总有好几天都非常难过。”王羲之颇有同感,说:“年在桑榆,自然如此,只能借助音乐来陶冶情操,抒发心情,只是常常担心子侄辈知道了,会减少欢乐的情趣。”
谢安是《世说新语》中写得较多的人物。本文原已经够长,但考虑到除了谢安以外,谢氏一门其他人物着墨都不是很多。我还是将本书中提到的其他几位也放在一篇当中来写吧。
谢安的哥哥谢奕,字无奕,谢玄的父亲,担任过安西将军、豫州刺史等职,前面在“谢安怜翁”的故事中已经提到过。谢奕很暴躁很倔强,罚一个犯了错的老翁喝酒,喝醉了还不放过,多亏了谢安替老翁求情,不然的话,真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个故事表现谢奕这样的性格。说谢奕曾经有一件事与王述有了分歧,就亲自跑去责备王述,肆意地痛骂王述一顿。骂得王述面对墙壁站着不敢动弹,谢奕走了以后很久,王述才扭过头来问左右小吏:“走了吗?”小吏回答说走了,王述于是回转身来坐下。
王述是谁?后来也会写到,这里不稍作介绍你就不知道谢奕的厉害,那可也是以暴躁闻名的,曾经用筷子夹一个鸡蛋吃,三番五次夹不住,鸡蛋滚到桌子低下去了。王述很生气,从桌子低下将鸡蛋踢出来,踩个稀巴烂。呵呵,连鸡蛋违背了他的意愿都不放过。这样一个人,被谢奕给骂个痛快。谢奕有多牛,知道了吧?
谢安的其中一个弟弟谢石,与谢安的侄子谢玄同为淝水之战的将领,领导东晋军队大败前秦,《世说新语》没有专门写他,史书上可是留下名讳的。
另一个弟弟谢万却是一个反面教材。谢万早于谢安建功立业,曾经担任过中西郎将、豫州刺史,奉命北伐,在寿春不战而败,逃命的时候还要寻找精致的玉饰马镫。当时谢安还没有出仕做官,以平民的身份随军出征,帮助谢万处理军中事务。谢安跟随弟弟从军,所见所闻荒诞不经的事情一定很多,但他从来没有提出什么批评或者劝谏的话,这一次终于忍不住了,说:“现在哪里还需要麻烦寻找这些东西?”
王羲之在寿春之战前曾经写信给谢万说:“愿君每与士之下者同,则尽善矣。”告诫他不要骄傲自大,而应该与下属打成一片,谢万不听,仍然傲慢固执,不肯抚慰将士,军心涣散,至有寿春之败。寿春败后回来,谢万写信给王羲之说:“我辜负了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怀与照顾,实在惭愧得很。”当时谢万是豫州都督。王羲之知道谢万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是故作姿态,收买人心,于是回信讥笑道:“这是大禹和商汤责备自己的话。”传说上古帝王大禹和商汤一谴责自己,国家就会兴旺。只可惜不知道谢万能不能读得懂王羲之的意思。
谢安还有一个才华卓著的侄女,名叫谢道韫,是谢奕的女儿,因为咏雪著名,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令其声名鹊起而且永垂不朽。这美名也似乎来得太容易了。关于谢道韫的文采,因为其流传下来的东西少,我们知道的不多,我们不妨可以从当时的人对她的评价来个侧面了解。《世说新语·贤媛》中有“尼古评二才女”的典故:谢玄非常看重他的姐姐谢道韫,吴兴太守张玄常常赞扬他的妹妹,想要拿他的妹妹与谢道韫较量。当时有一个名字叫济的尼姑,经常来往于张谢二家,有人间接询问二位才女的优劣,济尼回答道:“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王夫人”指的是谢道韫,因为他是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的妻子,“顾家”妇自然就是张玄的妹妹,夫家姓顾,故称。济尼评价谢道韫,说她有林下风气,啥意思?说谢道韫有竹林七贤的气度呗。这么说来,谢道韫若为男子,遇到竹林七贤,说不得也会把臂入林滴,呵呵。
2020年9月29日 周二 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