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教育机构的整顿,首先能想到的也许就是2012年的奥数,其次是2021年针对文化课行业的双减政策,距离下次整顿机器人编程这类教育机构,或许也不会太远了。
机器人编程类课程可以算是最近几年吃满了国家政策红利的方向,2016年左右国家发布的各类提倡和鼓励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可以说给了这个行业非常利好的信号,大量的教育工作人员、投机者,各类资本开始投入到这个赛道上,从2017年到现在,开启又倒下的机器人编程机构数不胜数,这股热潮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并且,在我国《中国制造2025》的国策影响下,人工智能类教育的浪潮应该还会继续上涨一段时间。
奥数的没落
为什么会先提到奥数呢?我想在2000年左右上小学的人应该有印象,各个学校,各个校外机构,都在大力推进自己的学生学习奥数,因为在奥数比赛中拿奖之后,可以获得一些升学上的便利,虽然国家在1998年曾试图叫停奥数培训与升学脱钩,但碍于当时的奥数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认知,认为想让孩子拥有未来,就非奥数不可,所以这一进程没有被继续推行。2005年的时候,我刚刚上5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就号召全班的家长报名学习奥数,我妈是一个个例,在全班孩子都报名的情况下,唯独没有给我报名,原因是我并不感兴趣,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我妈给我报了名,但我也仅仅上了两次课就退了费,因为确实听不懂。
2012年奥数与升学挂钩的策略被国家强制叫停,人们对于升学这件事儿的渴望就转移到了另一条路上—文化课。
文化课的整顿
就目前人们的理解来说,文化课指的是高考所需要考的“语数外+文/理综”,现在已经改成了“语数外+2+1”,在2012年后,大量的家长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这类课程上,市面上自然就出现了各类相关的补习机构,大如新东方、好未来、学大等等,小到仅仅是居民楼底商的一个小2层,都可以硬攒出一个小型培训机构来。
文化课机构这些年的发展势头我们应该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同期国家也在推行着所谓“素质教育”,并且一些机器人编程机构的先行者也在此时开始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但在大背景之下,文化课依然是整个教培行业里的大头。我个人虽然不是文化课行业相关从业者,但在我工作的大厦里,曾经遍布着好几十家以文化课相关业务为主的机构。
2017年,我进入到了机器人编程的行业里,在这条道路上算是正式开始了自己在教育行业里的探索。令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是在我们周边几家机构刚刚开业的情形,我们对面有一家优胜派,楼上有一家智慧学堂,他们两家开业的时候,其盛大程度不亚于一个百货商场的蔬菜打8折,络绎不绝的家长,一声声金蛋杂碎的声音,都体现着当年文化课补习的市场有多么广阔。要注意的是,当时我们大厦里主打的还是K12阶段的教育,这些家长们显然是正在给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的未来布局。
这个行业的具体哪些发展阶段,不是我所了解的,就不展开说了,但国家对文化课的态度现在我们也看到了。2021年7月,国家发布了针对文化课行业的“双减”政策,政策一发布,市场就开始了一轮震荡,北京的教培行业变化就暂时不提了,我前面提到的三家大机构都被迫做出了不小的改变,我们自己在当时,正在和浙江的几家机构协商课程合作的事宜,得知双减政策即将落实后,有一家名叫“嘉禾教育”的机构直接宣布关闭外面大部分的一对一教学点,“海亮教育”也是选择了直接将旗下的私立学校捐给国家。这两家机构都是我们的准合作对象,虽然失去合作的机会,但当时也让我明白了国家整顿文化课培训的决心。
而在未来,机器人编程类的整顿,也许只会比文化课来的更快。
前奏的篇幅有些长,因为我不得不再帮自己把国家对于教育领域的整顿再梳理一次,为什么当时一定要有这两次整顿?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奥数和曾经的文化课培训机构,都把自己与升学做了一个较强的绑定,并且为了维护这个绑定的关系,各种制造焦虑、夸大宣传的广告正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认知。或许是因为国家知道一旦让这类认知进入到了大部分家长的脑中,再想改革就会想曾经斩断奥数与升学的关系一样,将会变得异常困难,而国家的整顿也不是没有给文化课留出足够的时间,自从2010年之前,国家就宣传了希望施行“素质教育”(虽然现在依然没有普及,但国家的态度其实已经表明了),而在2021年之前也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告诉教育行业的从业者,该有些变化了,然而,整个行业里当时充斥着一种“不信”的态度,甚至有些大型机构还在自己的直播和讲座中提到“国家这次也只是出政策,不会有直接的手段,未来学生的升学依旧要靠文化课”,结果显而易见,那些“头铁”的机构,大部分都倒闭了。
转眼间已经2023年了,机器人编程的教育领域也已经较为快速稳定的增长了10年,但这确实是国家曾经想要的教育环境么?我觉得也未必,几年前可能还比较接近,但近几年由于各类升学手段一再被围堵,围绕着机器人编程领域的风波正在慢慢的被掀起。
机器人编程比赛
“比赛”、“白名单”、“特长生”、“保送”……当我们提到机器人教育时,这些词或许是最近说的最火热的词汇。但在2018年前后,这个行业的主流宣传思路还是以“在课程中培养的能力,对孩子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会有帮助”这样的论调,而在前几年,以机器人编程做比赛的现象做的越来越多,各类机构都在策划着联合某些单位做背书,做个这样那样的比赛,来收取家长更多的费用,并且这段时间里,“机器人比赛有助于升学”的声音开始变大了,不少机构开始打着“学机器人就能参加比赛,比赛拿了将就对孩子升学有帮助”的宣传语,开始收割家长的资金。这些机构里有的还能运转,有的则是收了钱之后直接跑路。
为了整顿机器人编程市场的混乱,国家也不是没有过动作,从禁止各类教育机构在公共场做广告的“军备竞赛”,到确立一套赛事白名单的动作,都说明了国家并不是放任这个行业野蛮生长。
但最近几年,国内的机器人机构仿佛又开始将“白名单赛事”的奖项与孩子能够升学的事情绑在了一起来宣传,这次的宣传都比较隐蔽了,机构不再在广告牌或者是海报上明着写升学,但私底下跟家长宣传的时候都会提到,“参加了赛事,就对升学有帮助”云云。不得不说,这个势头又让我想起来曾经奥数强绑升学,和文化课制造成绩焦虑的场景,作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自然是希望国内的教育环境向着好的方向改变,但现在却又有了走回头路的迹象。
大概是在2018年年底,我在《新华每日电讯》的角落区域读到一篇文章,标题叫做《少儿编程无重蹈奥数覆辙》,我兴奋的将这篇文章剪了下来夹在自己的书里,那个时候少儿编程领域对竞赛之类的宣传还没有特别的火热,但确实有人已经看到了未来可能的发展势头,如果说从业者们依然仗着国家对这个行业有所支持,就以“素质教育”之名,继续行“应试教育”之实,那么机器人编程类的教育,距被国家整顿还会远么?
个人的想法
学习为了升学这个想法,我一直是不认同的,这也是当初我选择进入机器人行业的原因,大学期间我做过托管和课业辅导的机构,但这个领域的理念基本就是以分为主,这与我自己对教育的期望有很大的出入。
而现在,机器人编程领域又要拐回到“学习为了升学”这个思路上,只不过这次,学习变成了学机器人或编程,升学变成了参加比赛拿奖然后升学,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的做法。对于家长们来说,带着孩子all in高考和升学看似是非常激进的做法,但从国家的政策导向、世界格局变化等几方面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这种做法实在是一种极端保守的行为。
从我入行开始,我就对我们领域里的各类比赛不感兴趣,期初的原因也许是单纯的想做好教和学,不想掺和比赛和考试而耽误时间;但现在的原因,我觉得慢慢的变成了对各种考试和比赛的去媚吧。
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经历的很荒唐的“比赛”,2020年左右我们的公司跟一家比较有名声的单位做了合作,辅助他们进行课程的宣传和教师的培养等工作,但在年中的时候,公司老板交到我手上一项工作:帮这家单位做的一个C++相关的比赛做判卷的工作。可没过几天,我们老板就告诉我,因为那家单位出题组有问题,所以这场比赛的复赛出题由我们来做,同时也得重新找一个考试的平台。后续的细节我就不多说了,只能形容成一地鸡毛。
自那以后,我对现在市面上新起的各类考试和比赛都不太看好,而接触了一些白名单赛事之后,我对于这些比赛的印象更是一落千丈。由有影响力的单位和部门做背书,提供个什么带章的奖状,其中包含的各类赛项则是基本外包给了商业机构,而送去参赛的选手,自然也都是机构的学生,学生想要参加,至少至少也得买一套他们的教具,而对于机构,则多了一个通过集训进一步消课时的手段。
再说回这些机构,现在也出现了大量专门针对各种比赛做培训的机构,针对“信奥”的,针对“等级考试”的,针对这个那个的各类考试。甚至有些原本还正经授课的机构,也慢慢转变成了主推各种比赛课程的机构,孩子在机构里没有学习的过程,全程都在集训。表面上来看,学生参加了集训,参加了比赛,有些学生拿了奖,家长也挺高兴,也缓解了焦虑,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从集训中学习到一些系统的知识,拿了一个所谓的奖,也并非能够如家长的愿就能升学了。在这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公立学校的校长也在寻求着让自己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让学生获奖。
而这些动作做完后,既得利益者是谁呢?学校和机构利用学生的奖项获得了宣传的资本,可以招收更多的学生或者获得更多的教育资金,而学生在参与完比赛之后,很有可能就没有后续的培养和学习了,那这些比赛和考试的知识,不又成了用完就忘的应试知识了?
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并非是机构校长和公立学校校长看不到,引用姜文电影《让子弹飞》中,黄四郎的一句话:“你看这位师爷就是装糊涂的高手!”。而在现在的比赛运行机制和目的下,机构及公立学校的校长,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