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篇好文章,作者是精英日课的万维钢。文章中主角是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她在4月24日出版了一本新书《B选项:直面逆境,建立抗打击能力,找到快乐》。
桑德伯格的丈夫戴维2015年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这样的事放到谁身上都会陷入悲痛,桑德伯格也不例外,她很自责,自己当初为什么不陪在丈夫身边。像亲人去世.家庭破产.或是遇到什么重大打击,一般人是很难承受的。
那桑德伯格的丈夫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原来,那天中午,桑德伯格在度假的宾馆休息,他的丈夫一个人在健身房里跑步,突然从跑步机上摔下来,一个多小时后被人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桑德伯格感觉天都塌了,日子没法过了。想起之前,戴维送孩子去学校,开学的时候给孩子拍照,一家人幸福的日子,她无法接受失去丈夫的事实。而且,他在上班时常常想到戴维,根本不能专心工作。
桑德伯格失去了丈夫,她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到影响。便找到自己的弟弟菲尔,对他说自己必须要找个人代替戴维的位置,自己的孩子不能没有爸爸,让菲尔找一找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刚开始的时候桑德伯格还能跟着理性的分析,但是到了最后桑德伯格说自己就是想要戴维。
菲尔说:“A选项现在已经没有了,咱们必须得上这个该死的B选项!”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来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桑德伯格的确表现出了过人之处。她积极寻求帮助,学习科学方法调整自己,而且能够用旁人的眼光来观察自己,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她的这本书。
本书的第二作者是亚当.格兰特,这本书告诉我们克服悲伤情绪最有效的三个方法是“三个p”理论。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现在经过了几百个研究被反复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
塞利格曼说,克服悲伤情绪“克服心理上的三个P”,自责(personalization).永久化(oermanence)和普遍化(pervasiveness)。
1.不要自责
戴维死后,桑德伯格一直责怪自己。为什么自己不陪在丈夫身边,如果自己当初陪在丈夫身边,可能丈夫就不会死了。
其实,戴维是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这个病是致命的,桑德伯格就算在场也无济于事。
戴维的死不是一场意外,但是无论怎样解释,桑德伯格总有办法责怪自己。她觉得自己如果提醒戴维注意合理的饮食,那么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但是,这个病并非健康饮食就能避免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陷入悲伤情绪时,很容易自责,自己当初如果不这样做,不那样做,可能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了。事实上,这件事只是发生在你身上,并不一定是因你而发生。
桑德伯格有个朋友,在参加一次聚会开车回家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同事,顺路将同事送回家。结果,在路上同事拿出武器强奸了她。她的朋友报了警,坏人被抓走了,但是朋友却一直深陷自责当中,认为自己犯了错,将同事带上了车,否则,这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桑德伯格听过塞利格曼的理论,她说,这件事不能怪自己,无论任何情况下被强奸都不能怪自己。这样做是有效的,她的同事平静了很多。
2.悲伤不会永远存在
有一次,桑德伯格看望一位守寡多年的老太太,问他现在是否感觉好些了。老太太表示,没有,自己这些年来一直生活在痛苦当中,痛苦丝毫没有减轻....,最后,两个女人抱头痛哭。
还有一个实验,心理学家问热恋中的学生说,假如你跟你的恋人分手了,两个月后,你的悲伤是否会减轻。学生表示,不会,自己会和刚失恋时一样痛苦。但是,真正分手两个月之后的恋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事实是悲伤通常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痛苦并不会一直存在,就像天气一样,不会只有晴天和雨天。
桑德伯格和戴维都是犹太人,按照犹太人的习俗,亲人去世只允许悲伤“七天”,七天之后一切都恢复正常,不会为亲人的去世而一直伤心。事实上,人体有“心理免疫系统”,我们的悲伤情绪会慢慢的恢复,靠的就是这种免疫系统。
3.你所受到的打击不是全方位的
人被打击,陷入到悲伤情绪当中时,很容易产生错觉,认为自己受到全方位的打击。应对这种情绪的方法是多考虑生活中好的方面。比如桑德伯格失去了丈夫,但她别的方面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有些人失去丈夫,不得不从大房子里搬出来,但她不用,她有稳定的收入。而且,她还有一大帮亲戚朋友帮助。
此外,你还可以思考更坏的情况,格兰特告诉桑德伯格,这件事情还有可能更糟。想一想,假如当时戴维正开车带着她和孩子,那会怎样,可能三个人都没了。再大的不幸,也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次失败的考试,一次糟糕的推销经验之后,如果当事人能够从这个“三个P”的角度平复心情。那么,就有可能更快的走出悲伤情绪,并且在下一次获得更好的表现,这种做法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