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狠狠的打击了你,你会倒地不起,从此一蹶不振,还是会立即弹起,奋力反击?
让我们听听Facebook的COO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她的新书《B选项:直面逆境,建立抗打击能力,找到快乐》(Option B: Facing Adversity, Building Resilience, and Finding Joy)里是怎么说的。
桑德伯格的丈夫戴维在2015年突然去世,留下她和两个孩子。尽管桑德伯格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但失去丈夫对于任何女性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打击。任何日常小事都会让她想起丈夫,然后痛苦不已。
有一次学校有个陪孩子参加足球赛的亲子活动,以往这种事情都是戴维去。桑德伯格跟自己的兄弟菲尔商量看能不能找个人暂时代替戴维。可是在菲尔提供了几个人选后,桑德伯格突然失声痛哭,“可我就是想要戴维啊。”
菲尔说:“A选项现在已经没有了,咱们必须得上这个该死的B选项!”
这就是这本书书名的来历。
生活就是这样。当逆境压过来时,我们最想要的选项已经不在了,就不得不勇敢面对,不能接受也得接受,可究竟要怎么去接受?
人不是计算机,不能不管遇到了什么困境,只要重装了系统就又能高高兴兴,精神饱满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人是感性动物,就连桑德伯格这样的强人都克服不了悲伤的心情。
但桑德伯格确有过人之处,她积极寻求帮助,学习科学方法调整自己,而且能够用旁观者的眼光观察自己。
怎么克服悲伤的情绪?桑德伯格在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来自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三个P”理论。
塞利格曼说,克服悲伤情绪,你一定要克服心理上的三个P:自责(personalization)、永久化(permanence)和普遍化(pervasiveness)。
1.不要自责
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一个非常自然的反应就是责备自己。
戴维是在跟桑德伯格一起度假的时候,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跑步时突然摔了下来,过了一个多小时才被发现,但已抢救无效。桑德伯格一直责备自己要是能早点发现也许戴维就不会死。
而事后的医学解剖证明了戴维的死不是一个事故。他死于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这个病一旦发病就是致命的,有人在场也无济于事。
可桑德伯格仍然能找到理由责备自己,说如果平时让戴维注意健康饮食,也许就不会得这个病,但是医生告诉他这个病不是健康饮食就能避免的。
就这么翻来覆去的,桑德伯格总能找到理由自责。
但自责是没用的,这件事只是发生在你身上,并不是一定是因为你而发生的,我们总觉得如果我不做这个或者不做那个就也许能避免不幸发生,但这真的完全就错了。
2.悲伤不会永远存在
桑德伯格有一次遇到一位守寡多年的老太太,问她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感觉怎么样。老太太说现在还是很难过,于是两个女人抱头痛哭。
人们常常高估生活打击对自己情绪负面影响的持续时间。事实是悲伤通常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而且小孩恢复得更快。
桑德伯格和戴维都是犹太人,犹太人的习俗跟中国人有些相似,亲人去世,限定悲痛七天,七天之后,尽量从悲痛中抽身出来恢复正常生活,即所谓“节哀顺变”。
3.你遭受的打击不是全方位的
桑德伯格意识到,自己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有很多值得庆幸之处。她作为企业家有很强的经济基础,不会因为丈夫去世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一般的家庭,妇女在失去丈夫之后会面临重大的经济困难。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是自己所有的方面都完了,天塌下来了,日子也没法过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失去的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我们还可以这么想,原本这个不幸可以更不幸。桑德伯格就想到如果当时戴维是开车送小孩上学的路上突然发病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她根本不敢再往下想了。
再大的不幸,也有可能是不幸中的大幸。
“三个P”能帮助我们从不幸中快速恢复心情,你可以把这看作是一种自我安慰,但确实能让我们看问题看得全面些,客观些,让我们真的能“想开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825年普希金写这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正面临重大逆境,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还给女友写了这首诗。
“一切都将会过去”,两百年前的普希金这样告诉遭遇不幸的人们。
如今我亲爱的朋友,如果生活狠狠的打击了你,不妨读一读我推荐的这本书。
如果没有,那太好了,感谢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