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啮缺的人,内心有一些困惑,于是他去找一位叫做王倪的高人请教。但是当他带着自己的难题来到王倪面前,希望王倪能给予一些令人信服的、有水平的回答时,王倪却四问四不知,啮缺连续问了四次,王倪始终都没有回答。看上去王倪好像非常愚笨,按道理说,高人不应该见解精辟,对答如流吗?怎么王倪却一言不发,显得如此无知呢?
假如我们在场,可能会很恼火,怀疑王倪这位高人是不是有水分。但是啮缺这位提问之人却是非同凡响,他见到王倪四问四不知之后,竟然内心大喜,面对王倪的不言之教,也不知他领悟到了什么。总之他如获至宝,高兴的都跳起来了。
他领悟到,内心空空如也的人比对答如流的人更厉害。有些人心里有很多的观点,可以挥洒自如,这样的人已经很厉害了,但真正的有道者还要更高一层。真正的有道者,他的行走坐卧是那么安宁,内心好像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装下,你到他面前问问题,他也不会给你什么特别明确答案。但当你站在他面前感受到他的气场,却能感知到那份空灵,那份纯粹。因而你会被他的那份宁静所感染,自己也能宁静下来。
所以,一颗纯粹空灵的心,要比一颗装满知识和观点的心更加的重要,更加接近于大道。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认为要对答如流,学富五车才好。所以想要成长,我们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增加自己的知识见闻。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可庄子却说,学富五车,不如内心空灵。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道。比如你是一位文字工作者,你的文章能否写好,固然和你的阅读量有关,可是更主要的还是你内心是否空灵,是否纯粹。因为本质上你的文章是自己内心的折射,是你道行的体现,任何工作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看这就是老庄哲学的深邃所在。很多人会告诉你,要读书学习成为专家。但老庄哲学却始终提醒你,要回到大道。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育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可以让我们感受那份知止的宁静,感悟更好层面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