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故乡,每一个离开家去远方的人内心都有一种温暖的情愫,那是一种淡淡的悠长的思恋,一种无论走多远都挣不断的牵挂。
老家,是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最想去的地方,对此我没有丝毫怀疑,可是有几件事却引起我对故乡的新思考。
09年夏天经人介绍,一个刚刚初中毕业的小姑娘来我的店里帮忙。小姑娘的父亲老家是临沂下面一个县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去了东北,在东北成家立业,那年春节后全家搬回老家。小姑娘是东北出生,东北长大,东北的口音,白白净净,没有任何山东人的特征。小姑娘来的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店里的另一个员工小李问她,是否能吃惯这边的饭。小姑娘很坦诚的回答说这边的饭菜不合她的口味,她最害怕的是吃山东煎饼,咬不动。小李又问小姑娘山东好不好,她回答小李说,山东一点也不好,东北好,都是她爸爸天天说老家这好那好的,非要回来,爸爸回老家高兴了,她可不开心,这边她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没有同学,没有朋友。
当时听了她一番话,毫不夸张的说一开始我非常震惊,很快我平复了我的情绪,理解了小姑娘,山东是小姑娘爸爸的老家,而不是她的故乡,她的故乡是东北,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爸爸的故乡成了她的异乡,爸爸圆了回乡梦,而她却多了乡愁!爸爸的故乡成了小姑娘的他乡。
也是08年,秋天,奶奶去世的那天下午,接到通知,在临沂的家人分坐几辆车往100华里外的老家赶。在车上妹夫说老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当时还想,这怎么会呢那里有我们的童年记忆,是我们长大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经常回去的。可是过了三年,随着父亲在学校退休,老家没有其他的至亲,父母面临养老,只好搬进城里。随着父母的搬迁,我和我的弟弟妹妹,叔叔姑姑们断了同故乡最最主要的一个联系,从此我好几年才回一次老家,回故乡的路渐渐地拉的远了,哦,原来故乡是有亲情的地方。
后来回过几次老家,村子里的房屋因为等新农村建设,没有变化。村子里人却不多,大多数的年轻人都离开家乡,去了城里。村外的田野里没了风吹麦浪,到处是架起的新式大棚;小时候玩耍的菜地,和菜地中间的水坝,也变了模样。那些乡间的小路,河边金黄的沙滩,大片的芦苇荡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故乡终究是要成为记忆的,它却变的太快,使我的乡愁无处安放。
我问我的孩子你认为你的故乡在那里?你有乡愁吗?他回答我说,这个城市就是他的故乡,他没有乡愁,他出生,读小学,中学,大学都在这个城市里,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这个城市。是啊,他那里有什么乡愁,他出生的这座城市在他成长的这二十几年已经有了天翻复地的变化,我们曾经住的房子有的早已经拆的没有了踪影。有的虽在,周围住的人已经换的都不认识了。没有了参照物,如何识得故乡景。他不是没有乡愁,快节奏淹没了他的乡愁。
城市的明灯五光十色,耀着我们的眼,暗淡了星空。在城市每一个充实忙碌后的夜晚,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是那么的冷清,它只是一种象征,在我们内心没有了依托的时候,用它来填补空虚的内心。
我们改变了家园,我们却在寻找家园旧有的模样。我们的乡愁成为我们内心的某种情结,是带着甜味的淡淡的忧伤,是寻找记忆中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