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罗兰米勒 读书笔记 2019/6/4
亲密关系的六个特征:了解程度、关心程度、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忠诚度。
相互依赖性:是指双方彼此需要的程度和影响对方的程度,这种依赖往往是频繁、强烈、多样、持久的。
相互一致性:自我接纳他人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伴侣双方的“重合”程度
这六个方面未必会全部出现在亲密关系中,但是一般而言,最令人满意和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应当包括亲密关系的所有六个特征。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亲密关系中包含有人的归属需要,只要伴侣能够给予我们持续的关爱和包容,我们的归属需要就能得到满足。
亲密关系的丧失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缺乏亲密关系的人比正常人死亡的概率高出2~3倍。
亲密关系的质量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社会联系的缺失会带来一些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的幸福感取决于归属需要再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
我们为什么这么强烈的需要亲密关系?
在演化史的角度:归属需要是人类长期演化的产物,逐渐成为所有人共同的自然倾向。合群并且有着亲密伴侣的人更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活下来,并繁衍后代。
四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在感情上容易接纳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或是被人依赖,都会感到心安。并且即使独处也不会优心
痴迷型:期望投入所有的感情,并且也希望对方这样,对于亲密关系的质量下降和缺失感到非常不安
恐惧型:渴望亲密,但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会非常不安,很难依赖他人,害怕被伤害
疏离型:不喜欢依赖别人或则被人依赖,独立和自主对于自己而言更加重要
依恋类型的确定,源于以往我们在亲密关系的经验所决定,一般来源于儿童时代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和后来与伴侣的亲密经历
个体差异如何影响亲密关系的行为
性别差异:
由于刻板映像的存在,人们通常认为两性差异非常大 。
但是实际上再某些情况下,两性之间的兴趣重合程度是很大的。
可以说两性之间的差异的确存在但是非常小,两性内的行为和观点差异远大于两性之间的平均差异(性别内差异,有的女人放荡有的忠贞。性别外:男人男子气概女人女人味)。
总体来说两性之间的差异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个体往往大于整体,所以如果你想找一位合适的异性,不能受传统性别观念所影响,应该去找相应的个体。
性认同差异:
性认同指的是两性在社会性上的差异(比如人们认为男子应该具有“男子气概”,女人应该具有“女人味”)。
把任务有关的“男子气”的才能称为工具性(我理解为一个人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把与社交情感有关的“女人味”的技能成为表达性。
往往坚持传统刻板性别角色(性认同)的夫妇一般不如非传统(双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表达性)的夫妇婚姻幸福。因为低表达性(传统男子气男人)的人不太容易应付这些热情温柔的人。
所以工具性和表达性都很重要,选择一位双性化的恋人(既具有表达性有具有一定工具性)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体现为丈夫在工作中是一个严肃有能力(工具性)的人,同样在家庭中也能倾听交流(表达性),对妻子充满爱;妻子不仅是一个温柔贤惠的人(表达性),在丈夫需要时,也能给予理解和一定建议(工具性)。
自尊:
对自我的评价构成了自尊。
自尊是“社会关系测量仪“。如果他人喜欢我们,我们就喜欢自己;如果他人积极地对待我们并看重我们的关系,自尊水平就高。如果他人不喜欢我们,我们要喜欢自己是非常困难的。
人际间的拒绝会有损人们的自尊,特别是当拒绝被外人所知时(拒绝的事情被他人得知/被当众拒绝)。
如果我们不能从他人那里获得足够的接纳和欣赏,长期处在低自尊的人就会形成负面的自我评价。
低自尊的人的自我怀疑和觉知降低(伴侣实际爱着我,但是我认为伴侣不爱我)和敏感脆弱都会在亲密关系制造出成堆的问题。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他人的人际关系,并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后续发展。
人类本性的影响:
演化学原理认为: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它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它一直帮助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繁殖问题。
演化心理学认为两性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只是因为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过去面临着不同的繁殖困境。
比如男女双方在养育投入的生物学上差别,那些认真挑选配偶的女性祖先繁殖就更为成功。男性则刚好相反,那些追求和利用每一个交配机会的乱交式男人繁殖更成功。
所以在选择伴侣上女人往往比男人谨慎很多,女人也不像男人那样随便。这种性别差异也许是长期演化的结果。
父系不确定性(男人没有办法确定孩子是否为自己亲生的,在远古时期。而女人则不同),所以男人对于红杏出墙的威胁十分警惕。
所以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关注长期伴侣的经济前景和地位,而男人则更希望自己的伴侣是一个善良,忠诚的人。
人际互动的影响:
人际关系是一种不稳定的存在,它是人类复杂互动活动变化的结果。
## 吸引力
吸引力的基础:奖赏
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的最基本的假设是:他人的出现对于我们有奖赏意义。
多数情况下人们提供的直接奖赏越多,对我们的吸引力就越强。
吸引力的基础是与他人发生的有奖赏意义的经历,但这些愉快的经历表现的渠道有很多种。
临近:
现实空间上的临近更能促进亲密关系的发展。
因为面对面的交流、握手、微笑、拥抱、亲吻,更有奖赏价值。
空间上的临近,会让彼此变得熟悉。而彼此间的重复熟悉,会引起“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小实验:大学课堂,安排三位相仿的女生,以5次,10次,15次的频率出现在大学的课堂听读,但是不允许与其他人交流,
学期末,当调查者拿出三位女生的照片,询问该课堂学生时,结果很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最熟悉的女生被认为最具有吸引力。)
长相吸引力:
长相吸引力对人们第一印象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往往人与人之间的初始吸引边源于长相吸引力。
美丽偏见:
人们通常认为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更有趣,更善于社会,更有才能。人们总是认为“美”的就是好的。
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评判事物,美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情人眼里出西施”
女性
当女性处于受孕期时,往往觉得不修边幅,具有男子气概特征的面孔更吸引人,但是其他时间则更喜欢青春型、具有孩子气的男性面孔。
男性通常认为体重正常,苗条,腰臀比率0.7的女性更吸引人。在这个基础上,男性还喜欢丰满的胸(基于苗条的身材上,毕竟水桶腰有着大胸并不能提升她们的吸引力)。
散发体香和长发的女性也更具有吸引力
男性
男性吸引力较复杂,并且在外貌吸引力上不如女性喜迎男性那般重要,男性的对女性的吸引力更体现在价值上。
文化的影响
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对未来伴侣的期望值 = 伴侣的长相吸引力 * 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
我们接受伴侣接纳自己的可能性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适配价值。
相似性:
喜欢与我们想像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象具有奖赏价值,与相似的人在一起通常会使我们心安。
刺激-价值观-角色理论:
第一次相遇,彼此的吸引力主要建立在“刺激”上,随后进入”价值观“阶段,此时吸引力取决于彼此态度和信念的想象程度。
再往后,”角色“的相容性才变得更加重要,此时的伴侣的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养育,居家等基本生活的一致性。
“相异”的吸引
“相异”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互补影响。但是目前这种互补性,在我看来是,只是一种适配价值的交替,好比性格坏的人可能于性格坏的人在一起,
那么一定是性格坏的人,将他的坏处在某一方面给取代掉了,同样一个道理,你不能说这样就是互补的,那么性格好的为什么不能于
性格好的在一起勒,这样他们岂不是更配。
## 社会认知
首因效应:
对他人的判断收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从而使最先获得的信息印象深刻,即时映像和刻板印象一起,塑造出他人的整体印象
验证性偏差:
由于首因效应的影响,会导致人们人们产生错误的自觉,而为了为了维护这一印象,人们通常会努力去证明之前的错误的观点,
由此就会产生验证性偏差。所以通常旁观者对于伴侣的未来的预测,往往比当事人的预测更具有真实性。所以,当一段不确定的感情时,
不妨问问你的父母,好友。
同时如果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他们的朋友认为这段恋情注定要失败,那么伴侣也会收到验证性偏差的印象,从而去找到证据去证明
这种错误知觉。
知觉的力量
伴侣的理想化:
人们通常会将自己的伴侣理想化,这种“错觉”时有利于亲密关系的维持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伴侣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
聪明人的做法是,不断调整自己对理想伴侣的期望,以此来切合伴侣的现状。
归因:
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提出的解释。
通常在伴侣相处的过程中,由于观察则/行动者的影响,人们的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往往不相同。体现为伴侣做了一件事情,伴侣自己觉得
我做这件事情,我是多么的爱对方,但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很可能感受的不是你这么强烈的爱意。
自立偏差,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还会受到自我的影响,即认为对的事情总是自己发出的,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在这段感情中承担了最多。
所以其实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良好的归因模式,非常重要。幸福的配偶对于彼此的积极行为通常给以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
期望:
自我实现预言。人们总是期望预言的发生,并且被期望的人就像所期望的人那样去行动。
相互依赖
奖赏与代价
代价: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代价就是心理负担,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交往中所有令人沮丧或苦恼的后果都是代价。
结果 = 奖赏 - 代价。即人际关系的正负。但是结果的正负并不是衡量亲密关系的标准。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即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
第二个标准是如果我们目前没有自己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么样。(也就是说源于比较是吧)
人际关系的期望收益
满意度 = 结果 - CL
CL(即比较水平,即人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举个栗子,如果我们的前任很优秀,或许我们会提升下一位我们喜欢人的要求)
人际关系的代替收益
依赖度 = 结果 - CLalt
CLalt(即代替比较水平,即我们目前的亲密关系,有没有更好的代替平)
可惜说最幸福而稳定的关系,当前结果远超于CL和CLalt的情况,即你与你伴侣在一起的结果的满意幸福度,要超出你实现期望的,
你的伴侣可能表现为比你想的更加善解人意,而且你的周围并没有一个更好的女生来追求干扰你,目前为止,你们即最好。
同理,幸福但不稳定就是,你们的结果很满意,但是周围有优秀的人去挖墙脚,就是说可能会被代替。还有几种组合同理不难想象。
亲密关系的经济论
负面正面:
我们喜欢得到,但是我们憎恨失去。负面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积极所带来的影响的5倍。
所以我们要保持满意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保持至少5:1的奖赏—代价比。
即良好的亲密关系,伴侣双方的正面交流和负面交流的比率维持在5:1.
愉悦和痛苦:
愉悦和痛苦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并不是对立的。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对渴望得到正面的关系结果,即“接近”。我们力图避免负面的关系结果,这就是“回避”。
所以说一段稳定可靠的亲密关系,并不代表他们快乐,回避问题,和制造快乐是两个不同的维度。
自我延伸模型:
能扩展我们的兴趣,技能和经验的伴侣关系就能吸引我们,新奇的活动,新的才能的发展和新的思想观点的获得都具有内在的满足性。
保持快乐的关键是创作性的发现持续你个人成长的方法。
相互依赖的实质
更具相互依赖理论,人们都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奖赏。
人们明确的意识到一点,能够让自己的伴侣保持快乐于自己的利益攸关。即得到之前得付出。可以说是一种投资么。
交换和共有
一种是由外在的公平交换规范调节的伴侣关系,即交互。
另一种是以关心伴侣幸福为特征的更宽容大度的伴侣关系,即共有。
公平关系
你的关系结果/你的关系贡献 = 伴侣的关系结果/伴侣的关系贡献
亲密关系的平衡至关重要。维持良好的平衡,有利于亲密关系的长期维护。
忠诚
投入模型
投入模型认为,三种情况下人么你会希望于现在的伴侣保持亲密关系。
感到幸福;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离开的代价太高。
三种类型的忠诚
个人忠诚,即人们受到伴侣吸引,从而愿意维持亲密关系所表现的忠诚。
强迫忠诚,即人们因为离开的代价过高,不得已继续维持亲密关系的忠诚。
道德忠诚,即被责任到的所约制的忠诚。
# 爱情
爱情的三角理论
亲密:包括热情、理解、沟通,是支持和分享等爱情关系中常见的特征
激情:主要特征是性的唤醒呵呵欲望。激情通常时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现,但任何能使伴侣感到满足的强烈情绪都可以归为此
忠诚:指投身于爱情和努力维护爱情的决心
忠诚的本质上主要是认知性,而亲密是情感性,激情则是一种动机和驱力
爱情三角理论:爱情关系的类型
类型 亲密 激情 忠诚
无爱 低 低 低
喜欢 高 低 低
迷恋 低 高 低
空爱 低 低 高
浪漫之爱 高 高 低
相伴之爱 高 低 高
愚昧之爱 低 高 高
完美之爱 高 高 高
浪漫狂热之爱
浪漫的爱情包括激情,但任何形式的强烈感情,无论好坏,都会影响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感受
唤醒
即存在浪漫的“错误归因”和“兴奋转移”。(即紧张刺激的环境下,你可能会误感觉你的伴侣更有吸引力)
思维
爱情是盲目的,一旦产生浪漫的爱情,人们就会开始忽略有关未伴侣的不好信息。并且他们会将伴侣理想化
爱情的持久性
浪漫爱情的短期性
首先幻想促进了浪漫,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此外是新奇,也能为确立的爱情关系注入兴奋和能量,最后唤醒会随着时间流逝
人们不可能无时无刻保持对伴侣的心动紧张转台。也就是说浪漫的爱情必定会非常改变
爱情的未来
因为浪漫激情的三个重要因素——幻想、新奇和唤醒,都会随着岁月流逝而减弱,所以浪漫爱情也会日渐消退,
如果你们的爱情开始厌倦了,你要去寻找新奇,浪漫有吸引的事情,但这仅仅是你的爱情策略,不要把它当作为维持爱情关系的基础。
培养与爱人之间的友谊。努力保持新鲜感;把握住每一个与配偶共同进行新奇探索的机会。
如果对爱人急迫的欲望渐渐演变为平静而深厚的情感,不要感觉奇怪,种种幸福的结果可能会让你成为幸运的爱人。
## 性爱
性态度
男性比女性更可能享受彼此间没有亲密感的性行为,而女性则更愿意性生活成为心理上亲密关系的一部分。
(也就是会所男性更可能在没有感情的前提下于女性发生性关系,而女性则不大可能这样)
男性在对待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上比女性更宽容(??)
性行为:
第一次性行为
如果第一次性行为遵循了伴侣明确表达出的爱意和忠诚,则伴侣们以后的发展会更积极,反之则会像不好的地方发展
忠诚关系中的性行为:
发生性行为的理由大体分为四个方面,
其一涉及性的情感部分,以性行为作为沟通,传递爱意和忠诚的手段
其二涉及性的肉欲方面,包括从性行为上获得感光享受
其三是更为实用的理由,包括为了实现某些长远的目标和愿望(生孩子)
其四是提高个体的自尊或则放置伴侣移情别恋
不贞
在演化学的角度来说,男性有着较低的养育投入,所以男性相比女性更可能发生相对随意的性行为。
而女性更具优质基因假说,则更容易出轨那些优秀有养育能力责任感的男性。
但是这种差异的影响更看重个体的社会性取向(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男性都喜欢乱叫,也并非所有的女性都是贞洁少女,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个性)
性欲望
男性比女性有着更高的性驱力,他们比女性有着更频繁更强烈的性欲望。
女性作为决定性行为发生与否的看门人,会让男人为了换取性行为愿意作出各种让步,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明女人征服了男人
##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亲密关系的解体和消亡
离婚率增加的原因
1.不了解浪漫爱情的短期性,渴望从婚姻中得到更多,对婚姻有更高的期望标准
2.现代社会工作的忙碌性,导致伴侣相处时间过少,以及当今社会女性的经济自由
3.兴起的个人主义和社会流动性(社会风气,趋势)
4.法律上的支持,使得离婚更加方便
5.随意的同居削弱了婚姻的忠诚
6.成长环境的影响,离婚家庭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更可能离婚
离婚的障碍模型
吸引力:亲密关系提供的奖赏能提升吸引力,而亲密关系付出的代价会减弱吸引力
代替选择:个体需要拥有代替选择
其他障碍:法律,道德等
阻止亲密关系解体通常有很多很多障碍,但是实际上,如果一份亲密关系开始发生不幸,这些障碍都显得很无力
(该分还是会分,也就是说问题点的解决更重要)
脆弱-应激-适应模型
在该模型下的促成离婚的因素
1.某些人步入婚姻时,就带有持续的脆弱(体现为个体本身的性格敏感脆弱)
2.每一段婚姻中,都会不可以避免的产生压力时间,即应激源
3.我们处理应激事件的能力与适应性,影响了婚姻的走向
我们的婚姻取决于我们是谁(脆弱),我们遭逢的环境(应激)和我们应对环境的方式(适应)三者的相互作用。
幻灭模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伴侣们不在彼此努力维持可爱,迷人的形象,不在像从前一样在乎对方,随着理想的幻灭,
对婚姻和伴侣的怀疑也随之开始
## 紧张压力
关系评价
当我们知觉到他人的关系评价时——即他人认为与我们的亲密关系珍贵、重要或亲近程度——低于我们的期望时就会感到苦恼
(被他人影响)
感情创伤
当他人表现出对我们任何程度的拒绝时,我们对自己我评价的即时评价都会降到最低
(也就是说我们自我评价的提高,会随着伴侣对我们接纳程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但是任何程度的拒绝,都会直接导致自我感觉降到最低)
嫉妒
嫉妒:伤害,愤怒,恐惧
如果我们认为伴侣不重视我们,对彼此的关系不够忠诚,就会有伤害感,一想到自己会被人抛弃以及孤独失落的未来,就会使人心生恐惧和焦虑。
(也就是说妒忌的产生,源于个体恐惧亲密关系的丢失,从侧面来看,如果你不能引起伴侣的妒忌心理,那么说明对方不在乎)
嫉妒的两种类型
反应性嫉妒:针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情所引发的危险而产生
怀疑性嫉妒:更多的为臆想
容易嫉妒的人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感到自身能力不足,也会增加嫉妒心理
适配价值的不平衡
依恋类型也会影响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