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作者:林清玄
作者以日记本的故事开头,疑问为什么不记日记了呢,朋友回答说“其实是觉得生活这样单调、空洞、乏味,每天都在重复着,到底有什么好写呢?”作者以这句话切入,先说了觉得生活单调乏味的人的生活状态,大多是这样的,“我们每天打开行程表,几乎都排的满满的,到东边转转,到西边转转,等到转回家时,通常筋疲力尽,没有深思的力气了。随着外在事物转动的人,如何能看到生活的不同呢?”
是啊,随着外在事物转动的人,没有独处的时间,不能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声音,如何思考,如何看到生活的不同呢?我们感觉日子没有变化,可能是来自生活的不能专注、不肯承担,因此就很难把握今天,把握当时当刻,也把握不好将来。
作者又举了卖甘蔗的人的故事,卖甘蔗的人讲说自己看到很多大家觉得不可能的事,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如果没有明天,我们如何过今天呢?躺着等死吗?
只有今天能专注、努力的人,才能尝到生命中真实的甜蜜。接着回到文章开头写日记的故事,“写日记,它是在训练培养我们对此时此地的注视,若不是这样深入的注视,日记只是语言的陈述,有什么意思呢?”
接下来讲了两个问答故事。赵州禅师说:做方丈的是我,不是格言!我是有生命风格的,不是死的静态的,这是对现今的专注,而不是去描述它。
一位和尚问百丈怀海禅师: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是什么?百丈说:“那就是我独坐在大雄峰上”,这让我想起一行禅师在《正念的奇迹》中表达的,人要随时保持正念,每一天,我们都置身奇迹中,哪些连自己都未认知到的奇迹:蓝天,百元、绿草,孩子黝黑二充满好奇的眼睛---那也是我们自己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迹。
人生根本不在未来,也不在过去,人生唯一能够体验到的的地方就是此刻。
写日记是记录我们对生命此刻的感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故事。
百丈禅师从年轻的时候起直到坐化之日止,每天都毫无例外地与僧众们一起“出坡”操作,从不间断。在其老年时,大家看他年事已高,每日出坡操作相当辛苦,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大家商议决定不让他再继续参加劳动的工作,希望他能安心舒适地安享天年就好,于是大家就把他工作时所用的工具藏起来,让他找不到工具自然就无法工作了。
百丈禅师当然知道大家的好意,可是他仍然坚持要与大家一起出坡工作,可是大家又不把工具的藏处告诉他,于是他开始不吃东西。因为他年纪又大,不 吃东西对他的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威胁,第二天,大家只好把工具又拿了出来,请其与大家一起参加劳作,那时,百丈禅师才又恢复了进食。这就是百丈禅师有名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故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做法,给禅的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不弃世”是禅宗佛教的基础:不需要否定生活。一个禅宗的和尚会继续工作,他会在花园里工作,他会在农场里工作,他会依靠他自己的劳力生活,就算做个渔夫,他也姿势其力。一个爱别人的人,一个喜乐的人从不怀疑生命深长的意味,它的意义,它的换了。只有通过爱,人们才能慢慢地发现终极的意义,当你弃俗,你就变成一个寄生虫,你是不自由的----一个计生户从不能自由。